视频 | 他们的2021丨“疾控人”战疫的一年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文韵 包钢
2022-01-01 16:15:39
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又一次站在一个时间节点,迎接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我们的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一个个难忘瞬间,也记录下一个个平凡人的不凡故事。这些大故事和小故事的连接,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路和梦想。新年的第一天,新闻透视推出特别节目《他们的2021》,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这些带给我们温暖、鼓舞和振奋的新闻人物。今天的第一集,让我们走近市疾控中心,回望“战”疫的2021年。
简单的盒饭,边吃边讨论,疾控中心的这个会议室里,吴寰宇已经记不得这是第几场闭门会议。也是在这里,让上海市民心安的疾控专家们,通过一次次研判探讨,一场场头脑风暴,为上海量身定制精准防疫政策。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彭靖告诉Knews记者,自己经常对组内的年轻一线骨干提要求,“经常会批评他们,你为什么会分析得不细啊?你怎么只想到这个那个没有想到啊?”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疾控专家吴凡则打趣地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拿出这个东西是‘糊弄’不了我们的,在这儿参会,每一次都是考试。”
吴寰宇率领的疾控团队,背负着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追踪管理确诊病例接触者的重任。2020年底,刚刚履新疾控中心的他,就迎来了一场硬仗。
1月,上海又报告本土确诊病例,新闻发布会上出现了一张新面孔,陈述简明易懂,回答条理清晰。很快,大家发现,这位新人,是位疾控战线的老兵。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 “我们有一个2-4-24工作机制,即必须在2小时内赶赴事发现场,必须在4小时之内掌握核心的流调信息,必须在第1个黄金24小时内把围绕这个病例或这起事件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包括轨迹的追踪、密接次密接的排查,以及相关的社区管控等等工作全部落实。”
在2021年的几起本土疫情中,11月发生的“11.25”案例,在吴寰宇看来值得复盘。当时,3位友人先后至苏州游玩,回沪后确诊。由于涉及密接和次密接人数众多,许多公共场所临时闭环管理。事实上,不少医院都在当时进行排查,就是因为第1个黄金24小时内排查到了700多名风险人员,其中不少都去过医疗机构就诊。
市疾控传染病防治所行政干事、参与流调的樊瑞林表示,在“11.25”这起疫情中,所有相关的确诊病例都是在已被管控的风险人员中发现的,没有遗漏在社会上一个确诊病例。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说:“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越来越有针对性,首先把一些风险人员控制住,再把一些可能的感染漏洞尽早尽快堵上,最后城市恢复正常状态。”
努力比病毒跑得更快,是吴寰宇掌舵流调、检测病原、协查应急三大硬核部门积累下的经验。
随着奥密克戎新冠变异株的全球传播,对境外输入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第三版机场地区防控手册,就是吴寰宇带领的市空港办防疫指导部交出的答卷。
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入境客运航空器、进口冷链食品等等机场地区的人和物进行了系统性防疫管控,为上海外防输入筑起了坚实防护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空港办防疫指导部部长助理宓铭:“不断地进行一个调整改进,把篱笆扎得更牢,第三版防控手册把精准防疫的举措融入到机场管理当中。”
2021年,全球抗疫进入第二个年头,这一年,上海精准高效处置了多起本土局部疫情,努力将疫情对市民工作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来年,疫情或许仍会有反复,但这座城市的千千万万守护者们,步履不停。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这座城市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同时又是非常配合的市民们,才能取得现在的防疫成果。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来年春暖花开。”
当2022新年的钟声敲响,奋斗的人们已在路上。世纪疫情,前路漫漫。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携手,风雨同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文韵 包钢 编辑:陶亦益)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