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视频 | 国际博物馆日:如何让文物走进观众心里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2018-05-18 21:19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面对新时代,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各大博物馆都在绞尽脑汁,纷纷放出大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观众心里。



这座模型仿制了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代南禅寺大殿,该建筑以内部空间没有一根柱子闻名于世。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在今天举行的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现场,上博带来的"中国古建"展为大家揭开了谜底,原来横梁上面又架了别的樑,最后把这屋顶托了起来,而这种结构就是所谓的四架椽屋通檐。观众们一边听讲,一边当场动手,尝试用榫卯结构拼搭一个斗拱。特地请假前来的李女士,之前去山西特地看过佛光寺和南禅寺建筑,今天来到这里她表示,通过这些凝固的历史传承,在既可以感受一些历史的人文的东西,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



被誉为上博三宝之一,曾在去年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亮相的南宋《缂丝莲塘乳鸭图》,也出现在了展览现场。此外,还有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这种古老技艺,比如像这个小小的蝴蝶图案,要用20多种丝线花五天才能绣完,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让人动容。非遗传承人介绍说,这是利用通经回纬的工艺,让它进行反复织造,而整个过程好像就是在修行一样。现场有观众表示,曾经电视上看已经感触很大了,但是今天亲眼看到,对内心触动更多了。由衷佩服这种,如今越来越少的匠人精神。



扬州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馆则把制作宣纸的池子搬到了现场。体验一下造纸工艺,再用宣纸拓张《三字经》,观众们找到了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这种能亲身参与的体验,让前来的观众十分惊喜,原本以为纯粹知识看展览,现在还亲手实践了拓印。




科技馆则是变着法子让高冷的科学知识更加亲民。在刚建成不久的3D体验梦工厂,观众们可以用3D打印机把心中的小设计变成现实。小到交通信号灯,大到东方明珠、万里长城,3d打印机统统可以打印。甚至游客们还能上传照片,让机器人当场创作。不少游客对这种既能动手又能带回去做纪念的体验,非常感兴趣。



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处展示运行部主任王俊卿介绍说,打印到工厂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过程,只要完成两个区域的体验,就能直接到工厂就能够取一个实物,所以我们叫"梦工厂"。

   


来不及去现场感受怎么办?别急,馆方已将机器人绘图程序编入了公众号后台,大家可以随时随地体验其中乐趣。上海市展示教育处展示运行部副主任杨明介绍说,之前机器人画家展项由于参与人数有限,游客高峰时需要排两个小时队,而现在游客可以在线上直接参与到线下展品的体验。用新手段、新方法,让文化与科学 走出库房、走出展厅,走进观众心里,已成为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认为,教育并不是死板的,纯粹靠说教,在参观中不知不觉使人感受到中国历史悠久、我们文明的伟大,中国正在发展,这些是很有说服力的。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认为,走近博物馆将是国际新潮流,博物馆不单单是个一本正经给大家来学习的地方,应该是让大家感到很亲切、很亲近、很愉快的场所,教育本身有很多新的理念、方法,如今博物馆都在加以采用。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