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视频 | 今天的两场峰会或将重新定义人类未来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 记者 秦扬轲 王嘉颖

2018-06-10 19:06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随后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习近平郑重向世界宣布,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等文件,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



在大洋的另一边,同时也有大事发生。其中的一张照片,甚至都“火”到了中国网友的朋友圈里。



这张照片据说来自于默克尔摄影团队。照片中那位怀揣双手一脸不屑的特朗普提前离开G7,准备参加特金会。尽管如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却仍表示,即使在特朗普缺席的情况下,G7成员国依旧会发表有关贸易的联合声明。对于照片,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解读,但一个共同的观点恐怕就是,欧洲和美国这对曾经步调一致的“伙伴”,如今越走越远......


同一时间,两场峰会,结果为何却截然相反?


我们从习近平主席在上合峰会的讲话中不难发现答案——


“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尽管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呼声不容忽视,国际关系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为此,习近平主席说到——


“我们要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自私自利、短视封闭的狭隘政策,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我们一致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国际交往和合作十分重要。各方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深化同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等地区国家的合作,扩大同联合国及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对话和交流,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要说全球治理这个名词和概念,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但它真正“火”起来,特别是频繁出现在中国领导人的论述中,还是近几年的事。


有媒体梳理,从2013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到2017年11月亚太经和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主席在各种多边国际舞台就全球治理理念、加强国际合作等发表演讲46次,积极阐发中国的全球治理观。


而上合组织正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创了区域合作新模式,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那么,这一模式究竟新在哪里,上合青岛峰会又能给上合组织今后的发展带来些什么?为此,KNEWS记者专访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


多年从事上合研究,在邓浩看来,上合组织是在冷战结束、美国西方继续奉行冷战思维的背景下建立的,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源于应对面临的共同威胁和维护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上合组织提出并践行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西方主导的国际组织的新的理念,这就是“上海精神”,其新颖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以平等协商为核心的新合作观。即坚持大小国家主权平等、协商一致,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维护成员国核心利益,以平等互利方式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第二,以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为内容的新安全观。即秉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本原则,坚持不干涉内政,以开放合作方式增强战略互信,为成员国发展创造稳定的安全环境。


第三,以多元包容为特征的新文明观。即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样性与彼此的自主选择,倡导在求同存异中兼容并蓄,推动文明间交流对话,促进区域认同与和谐区域建设。


如今,虽然不能说上合组织前途定是一帆风顺,可能也会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但机遇和希望更大、更多。


更多不一样的解读,戳完整视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秦扬轲 王嘉颖 编辑: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