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袁园:“社会设计”正在华语社会兴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车岸原

2016-10-10 20:04

【视频】袁园:“社会设计”正在华语社会兴起


“社会设计”(Social Design)这个概念最早提出者被认为是奥地利籍的美国设计师、设计哲学家Victor Papanek。早在80年代,他出版的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1984)一书中,就指出“近来的设计仅仅停留在满足浅表而短暂的欲望层面,人类生活真正的需求却往往被设计者们忽略掉了",因而终其一生都在大力推广设计应该为社会和生态考虑的理念,认为设计者和创意工作者都应认识到通过设计和创意来促进社会真正改变的责任。
  

在这位设计界和思想界先驱的倡导之下,再加上欧美70年代因石油危机而带动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共识,“社会设计”逐渐被更广泛的设计者所接受和倡导。从而使得设计跳脱开狭窄的审美的界限,而走向以解决社会问题、发展人力和社会资本为更高目标的新阶段。


  
【视频】袁园:“社会设计”正在华语社会兴起

  

“社会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更高生活品质、生存福祉和幸福感的思考和追求。当设计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感官需求和情感的审美需求之后,有远见的设计思考者就开始考虑如何跳脱设计为商业服务的浅薄定义,进而将“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拉向的对人类总体发展进行关照的策略思考层面。从这个意义来理解,“社会设计”是欧美发达国家有识之士对单向度的、消费性的商业社会的反思,同时它也体现了福利社会国家所持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亚洲国家对“社会设计”概念的引入与原发国家的出发点,有些许的不同,最初被用来解决社会问题,克服社会难题,应对自然灾难。在这方面,日本是提倡和行动得最早的国家。

2015年,作为台北申请世界设计之都的重要活动,在台北中山URS21设计产业园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带有总结回顾性质的“社计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设计”展览。该展览邀请了日本《日经设计》杂志总编丸尾弘志及杂志资深顾问胜尾岳彦作为策展人。借由《日经设计》的平台,二位对日本20年来社会设计的发展历程拥有总览性的视野,经过精挑细选,从中选出20余件经典作品及案例,并将其功用和性质分为三大领域:1)社会弱势族群问题的解决与支援;2)灾害防治与社区重建;3)永续环境的设计。通过这三大领域的划分,以及展览遴选作品所代表的日本社会设计实践史,我们得以大概鸟瞰社会设计在亚洲的发展面向。社会设计之所以在日本拥有如此长久的发展历史,大概和日本这个岛国经常性遭遇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威胁的生存状况是分不开的。
  

另一支促进“社会设计”概念发展的思潮,来自于设计的策略性思考领域。伴随着20世纪末,21世纪初兴起的创意经济,由政府制定的创意政策在更为广泛的市政层面得到运用。


  

【视频】袁园:“社会设计”正在华语社会兴起


不过,社会设计在华语社会的发酵,并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而成为时下广泛讨论的一个设计理念,恐怕还是和台北申请2016世界设计之都(WDC 2016)的筹备是分不开的。为申请成为WDC2016,台北拟定的主题是“Adaptive city”(不断提升的城市),其核心诉求是“运用创新的‘设计思考’,克服资源有限的发展难题,不断促进城市治理的求新求变,为市民创造生活的福祉,带给市民更好的宜居生活质量,打造一座具有设计远见的前瞻城市”。
  

在这个总主题下,台北明确提出运用“社会设计”的思维,将现在所面临的发展课题,归纳出四个方向:“生命健康”、“生态永续”、“都市再生”以及“智能生活”,除了邀集热血的设计工作者,参与公共政策事务讨论,也为公务员办理“设计思考系列课程”,希望藉由“社会设计”思维的导入,让城市治理也能有创新精神。
  

正是借由着申请2016世界设计之都这个历史性的机缘,台北将“社会设计”这个概念以一种隆重的方式推向了前台,通过网络媒体、交流讲座、项目实施等一系列手段在全社会进行了宣传和提倡,从而使得“社会设计”理念得以成为当下华语区设计界一个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

(编辑:刘喻斯)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