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视频 | 疯狂的口罩②倒爷:这两个月我肯定要搞到2000万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耿博阳

2020-05-09 11:03

3月22号,陈城搭飞机离开厦门,很匆忙,没怎么收拾行李,带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就来了。在深圳坪山租了一套房子,此时的南中国珠三角,是淘金的土壤。


疫情发展瞬息万变,“黑天鹅”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每一个角落,口罩是市面上的硬通货。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想要从中分一杯羹的人,也从四面八方涌进来。


一枚口罩,从上游原材料的生产开始,到最终漂洋过海拿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至少经过了十几道流程,每一层灰色地带都有盘剥。


我们记录了两个口罩倒爷的故事。两个多月里,他们在这个人人都红了眼的市场上,起起伏伏。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口述人:王小帆 中间人


拿着打码合同就说自己有几千万订单,能信吗?】


从2月份到现在,我跑了16家口罩厂,最后筛选了这几个。


现在国外疫情这么严重,很多工厂外贸单都接不到,没有生产,所以不得不转型来做口罩,大家都想赚钱。


口罩行业真的水太深了,有些厂质量很烂的。因为原材料的价格浮动比较大,厂家可能在材质方面要节省成本。比如同样的KN95,GB2626-2006标准,有的可能是三层,有的是四层,有的是五层,虽然这些都符合质检标准。


之前两个月太疯狂了,朋友圈全是在卖口罩——都是说我有货源,其实都是几层,甚至十几手的关系。基本都是听到一个亿的,或者五千多万件的订单,耳机都听出茧了,到了真的要你来面谈,就没动静了。



我们的环节,是帮助外国客户去找到真正的货源。现在国外虽然缺口罩,但是他们也遇到一个问题:真实的买家找不到真实的卖家,真实的卖家找不到真实的买家。


这个市场真的很魔幻,我刚开始的时候特兴奋,总感觉会发财,以为自己要成千万富翁了,后来发现没有那么简单的。


最开始,有一个厂家说自己有KN95的产品,但实际上他们发不出来货,还好当时我有去验厂,帮客户调查,及时把这个订单按住了,没有打款,要不然就很麻烦,牵扯金额得几百万。


正常情况下,外国客户会把单放给很多外贸公司,外贸公司再把单再往下放给中间人,中间人再去口罩工厂找产能。这样一来,信息就比较杂乱,真真假假,你会遇到询价的人非常多,搞得你疲于奔命,但实际成交的很少。这两个月谈了这么多单,其实99%最后都是谈崩的。



后来趟过几次浑水之后,也就找到方法了。


首先,我们要看对方的采购函或委托函,不管你是国外政府也好,商会组织、贸易组织也好,都会给外贸公司出具委托函,授权你方谈口罩订购事宜。


我们能看到外贸公司拿着有外国客户签字的购销合同,例如:我委托你买多少个口罩,然后这个购销合同号是多少,这是正常流程。但是现在市场搞得很多东西都不正常了,拿着一个马赛克文件就是说我是一个委托人,能信吗?


三个周,我的手机打报废了】


现在遇到问题很简单,就是大厂的产能排不进去,小厂、新厂的产能没上来。


疫情之初,很多欧洲订单进来之后,他们的产能已经包厂了,可能是直接包到6月份。因为客户已经付钱,产能已经排满,新进来的单就不能插队,不然就重新扩产,但这也需要时间。新厂在筹备设备、人员、资质,更加需要时间。


现在原材料成本又浮动比较大,小厂可能扛不住这个成本。当然,现在开厂也不能说晚,如果你能一个礼拜之内就把口罩厂建成的话,那就不晚。


在这里,拼的是速度,品质,还有工厂的协调能力。也就是你的工厂能不能接下来订单,能不能马上根据政策来不断调整。因为很多信息都是实时的,原材料基本一天一个价,而且海关政策变化很快的。


假设海关突然出了新要求,我们就要立马跟上,不然这批货就报废了。比如有硬性指标说,包装要求更换,你一定要马上换的,不换的话就可能出口时会遇到问题。


我是半路出家的销售,以前对口罩完全不懂,纯属自学成才,大概三四天吧,材质、款式什么的基本都摸明白了。因为现在很多客户问得很专业,很详细。


最近每天都是早八晚四,早上八点到凌晨四点。早上对接的是中国外贸商,晚上对接外国客户,电话多到一直处于占线状态,最后把手机打报废了,这不赶紧去买了一个新的。我最近14天经过范围有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深圳,两个月开车将近五千公里,就得拼上。



口述人:陈城 中间人


谁钱给得快,谁就有口罩


我是厦门人,是小帆(合作伙伴)叫我过来广东的,他说做口罩有商机。我们有一个大单,非常大的单,2500万件KN95的口罩,供应给美国加州,这是真正的买家。


我们做的是中间人,业内称为“居间人”。新开的厂家遍地都是,外面要货的客户也很多,但双方信息不对称。厂家可能没办法吸收到好的资源,但是我们利用各种资源去把这些客户引流到他们这个工厂。


现在做这个口罩的生意,是很难讲诚信的,诈骗非常多,说自己有货,你要先下定金,但是钱打过去的话,就会公司连人都消失了。说实在的,工厂在利益面前,可能就会背叛这种商业准则。



一个订单成交,要五大因素。首先是订单的排期,如果交货时间太长,买家他就不接受了。其次是价格。


第三就是合同的细则。每个厂家的合同有不同版本的,有的客户认为这个合同太坑人了,不谈违约,也不会谈赔偿。如果钱来了,但交不了货怎么办?那没办法,要么退钱,要么你就原地等候。


现在是卖家的市场,不是买家的市场,你要就来,不要你去找别的厂。先付款,再提货,谁钱给得快,谁就有货了。


如果说正常的商业行为,是我下订单,看到货才付款,那现在是不行了。这样已经变成现货,价格至少涨30~40%,谁也给不起这种现货的钱。但是预付款,就意味着你必须要去检查这个厂是否真实存在,不然就很担心。


第四个关键因素,是生产厂家的资质。厂家如果资质不齐全,进出口贸易商即使买了这批货,也出不了关,货被海关直接扣下,就会面对巨额亏损。


还有一个因素是中间人加价的问题。工厂要找到这种大客户,他可能要通过这种中间人去引荐,让他们到工厂去下订单。所以厂家就会担心说,最后价格会被中间人加了很多,但其实这个环节中间人如果没有利益的话,他就会尽量不让这个单子成交,把客户介绍到别的厂家去。


 “印钞机开动,我想两个月赚两千万】


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能成交订单?就是因为我们的坚持。几个人分工,一些找客源,一些直接驻厂,由我们跟客户直接面对面地来谈这些订单的事情,直接服务厂家发货,这样单子才能成功。



做这种生意,我们好不容易把一个客户引到一个工厂,可能都面临着被跳单,所以说居间合同到底有没有用,也很难说。


签不签都感觉很纠结。签,怕客户觉得我们没诚信;不签,客户可能随时跳单了,这种口算都可以出来,一个单子只要成交就是几百万在赚。如果真的是跳过我们,再找另外一个人去谈,那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做口罩倒爷的人,可能95%以上的都没赚到钱,都是瞎忙。他们都认着一夜暴富的心态,一直想“能把这个单子敲下来,我就可以赚多少钱”,其实哪有那么容易。但真正一夜暴富的故事也很多,可能有些人都不好意思讲,一晚上赚几百万。


在厦门,我住的是楼中楼,我开的是路虎,所以说他们(合伙人)都知道我具备这种跟人家谈判的资历。


跟我一起从厦门来的阿芬,赚了第一单之后,她说要赶紧付买房的首付,我说你不要急,可能再赚几个单子,可能就直接全部全款买了。她心太小了,本来这两个月我肯定要搞到2000万的,其实确实是有这种无限可能的。要不是因为坪山的工厂产能太不给力,我们这个月都有几百万的进账了。


最开始,品质比较好的KN95,出厂价差不多五块多,六块钱左右,现在没有八块钱都拿不到这个货了。市面上还有一种白板口罩,就是没有医用器械生产资质的小厂,用非常差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让人家拿去贴牌,赚一个加工费,这种收过来的三五块钱都有。


来深圳的第一天,那个订单签下去,我第一个晚上就赚了80万。可是因为工厂没办法如期交货,我们也没办法。


疫情如果很快结束,那肯定会死一大片工厂,因为高成本机器、熔喷布的投入收不回来,就会血本无归。但如果国外疫情再延三五个月,甚至到年底,那这些做口罩的人,钱都不知赚得放哪边了。


这很现实,到最后就会是价格战,但是现在是时间战,谁抓住时间谁就赚到钱了,谁有产品,谁就挣钱。


【后记】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跟中间人所有的采访,都是见缝插针的,在车上,在路上,在收工之后的深夜。因为他们实在太忙了,带客户看厂,看样品,和双方谈合同,还有不断开拓新单,人人都很亢奋,口罩是唯一的话题。


去年,王小帆刚成立的电商公司生意不顺,三个月赔掉了三百多万,他卖掉了一辆奔驰,缓解现金流压力。想赚快钱,是他入局口罩市场,最原始的动力。


我们也目睹着口罩市场是如何狂飙突进。



在陈城每天不间断的电话里,有客户提出自己一次的订单量就要13亿个口罩,这显然是一个夸张而虚假的数字。


在深圳大大小小的工业园探访一圈,可能在门口测体温的保安,都会主动上来询问,要不要做外贸口罩,他有朋友可以提供日产百万件KN95的工厂,手机里全部都是口罩的图片,能随时翻出来拉客户。


但另一端的事实是,在很多加急上马的车间,生产线并不能立刻运转起来,更多的是,前期在等“一机难求”的口罩机,后期在面对每天价格都水涨船高的熔喷布原材料。熔喷布的价格,从疫情之前两三万元一吨,已经涨到七八十万一吨,质量好的99级熔喷布在私下交易中会更贵,且大多都是现金交易。事实上,我们没有一天听到的熔喷布价格是相同的。


对原材料供应商、厂家、倒爷、客户来说,大家都能从中赚取数额不等的利润,每个口罩就是白色钞票,24小时不停歇的口罩机,就是名副其实的“印钞机”。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仅4月24日这一天,中国口罩出口数量达到了罕见的10亿多。截至4月25日,已经有7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6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医疗物资商务采购协议。


以口罩为代表的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全球各个国家。也许对身处浪潮中心的王小帆和陈城们来说,赚钱的快感,是此时唯一的、原始的刺激。但他们和身后的中国工厂、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成为全球抗疫的中坚力量。


部分国家提出“中国口罩”存在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一方面,中外质量标准不同,使用习惯存在差异,甚至是操作不当导致非医用口罩用于医用用途,客观上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更严格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防疫物资出口质量监管的公告》,要求加强口罩出口质量监管,规范防疫物资出口秩序。


不合规、没资质的白板贴牌口罩,没有市场了。出口流程更规范,质量要求更严格,是业内人士一致的反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耿博阳 实习编辑:陆熠)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