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视频 | 长江之恋⑪丨三峡枢纽:和升船机同成长的年轻人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昕

2019-01-31 19:19

“运昌8号,运昌8号,请把你的尺寸告诉我”,随着一艘货船的靠近,三峡升船机指挥大厅逐渐忙碌起来,根据计划安排,它将于下午1点半,通过升船机“翻越”驶往下游,升船机管理处技术员宋伟和他的同事们,熟练的操作设备,开始引导船舶进入升船机。



宋伟说,别看只是一进一出,这些都是技术活,作为运营团队,她们要时刻监控船舶进入的速度、吃水深度,还要引导驾驶员保持船舶的稳定,在进闸后,仍然要对船舶申报的尺寸进行复核,每项工作是否严格把关,都会影响到升降过程的安全。

升船机区别与五级船闸,不是靠灌水(泄水)的水位升降抬高或降低船只,而是用水箱直接将船升降至上下游,就如同走楼梯和坐电梯的区别,是三峡大坝的快速通道。根据设计,三峡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最大提升总重量达1.55万吨,支撑着承船厢垂直升降最大高度113米,于2016年建成试运行,各项指标是德国最先进的吕内堡升船机的三倍,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然而操作运营这一大国重器的,是一批90后,宋伟告诉记者,目前团队有28人组成,35岁以下的青年就有25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占3分之一,27岁的宋伟不单已经是技术骨干,还成为团队的团支部书记,去年刚入职的徐浩感叹“我的很多同事他们可能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他们的工作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了。”



由于三峡升船机设计、材料、建设施工等方面的技术工艺都是全新的,在建设中甚至连可供参考的基本标准都没有,因此,这只青年团队在设备建设过程中就已经组建,并于建设单位一起共同见证设备的建成,使得运营团队对每个零件都了然于胸,不单在运营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还通过不断专研,对不断的改进完善。

宋伟指着系船柱告诉记者,别小看只是个系缆绳的地方,它可关系到船舶的升船机的稳定与安全,现在的系船柱相比以前加高了近一倍,这是应为团队在运营工程中发现,船的后舷甲板是比较高,船工够不到,提高了之后他们可以自行系缆,第二个是可以阻挡船跟船箱接触的时候轻微擦碰的情况,从测量、计算、优化、安装都是宋伟和她的同事一起来完成,而像这样的改进已经有30多处,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作为升船机传统强国德国,都每年派专家到三峡交流学习。



由于团队的努力,使得升船机成为名副其实的长江航运“高速路”,1月下旬,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发布了2018长江通航数据统计,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到26.9亿吨,较2017年增长7.6%,三峡枢纽通过量1.44亿吨,同比增长3.9%,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三峡升船机通过量185.3万吨,同比增长191.6%,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取得这样的成绩,过程虽然艰辛,但宋伟觉得,这些都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她至今还保存着每一张管理处通行证,宋伟说,这是她与升船机,与长江的美好回忆的见证,宋伟深情的说“我们跟着升船机一起成长,可能还会跟它一起走很远。”



三峡升船机的研发制造,检阅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一些新的中国标准,重新定义了行业内的国际标准。在过去,国内外大量升船机因为故障而长期停运,三峡升船机的第一大设计原则就是零事故,定下“持续稳定过船1000闸次”才算合格的要求,今天,“首稳千闸次”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目前,升船机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宋伟和她的同事们带着对升船机的热爱,将继续奋战在第一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昕 实习编辑:曹临风)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