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2″
叩击

视频 | 一针长高10厘米? 副作用惊人?“增高针”能打吗?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楚华

2024-08-03 18:28:14

进入暑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内,人山人海。


因为6岁的女儿一年只长高了不到一厘米,一位母亲不远千里带着孩子前来问诊;也有预估遗传身高1.74米,但仍希望孩子能长得更高的家长。在这里蹲点观察一周,看看新闻Knews记者明显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的焦虑。


“怎样才能长高?”这是记者在诊室内听到最多的问题。“增高针”“生长激素”,更是被家长们频繁提及的关键词。


这些家长对“增高针”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出现的各种声音和乱象也让他们不知所措。



“我家打了三年生长激素,现在是胸椎肿瘤,在上海住院。”


“生长激素打了三年,一直在‘追高’的路上。脊柱侧弯那么严重,到底是不是打生长激素导致的?”


......


“增高针”究竟能不能打?打“增高针”一定能让身高落后于同龄人的孩子成功“追高”吗?



袋袋今年5岁。从去年开始,他每晚睡前都要打生长激素针。袋袋的妈妈安女士向记者展示,这一年多来的药瓶和针头收集起来,攒了满满几瓶,颇为壮观。


出生后,袋袋一直长得很慢。在幼儿园里,总有小朋友叫袋袋“小不点”。去年3月,安女士收到幼儿园老师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袋袋和小朋友一起做活动,在一排孩子中袋袋是最矮的那个,旁边的一位女孩儿更是比袋袋高出了一头。


正是这段视频,让安女士彻底破防,她决定带袋袋去看医生。


根据儿童身高比例图的数据,袋袋的身高属于P3以下水平,也就是100个孩子中身高处于倒数三位。


安女士想不通,自己身高1.62米,丈夫身高1.8米,为什么儿子却一直长不高。经过在医院中一系列的筛查后,袋袋被确诊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


生长激素是人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医生表示,如果不进行干预,袋袋可能只能长到1.6米左右。


“生长激素针”,学名为“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就是俗称的“增高针”。考虑再三,安女士决定让儿子接受治疗。


对症治疗后,袋袋的变化让安女士感到惊喜。往年,袋袋每年只能长高四到五厘米,但是治疗后的一年内,袋袋长高了十厘米。


对于像袋袋这样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们来说,注射生长激素是刚需。医学诊断水平的进步,让他们的身高有了“逆袭”的可能。但与此同时,网传所谓“一针长高10厘米”“10万元换20厘米身高”的“追高奇迹”,也拉高了家长们对孩子身高的期待值。


为孩子“追高”心切的家长们,有的甚至没有咨询过专业医生,就擅自从网上购买“增高针”,自己给孩子注射。


当记者在某社交平台的相关群组里咨询购买方式时,一下子就收到了很多人的私信,都表示可以帮忙代购。根据孩子自身情况的差异,生长激素针每月的费用在2000元到15000元之间,需要注射2年以上。如此计算下来,整个治疗周期的费用最低也要将近八万元。此外,明明是处方药,竟有“代购”表示,不需要处方就可以拿到药。


当记者表示对安全性有顾虑时,有“代购”马上发来了许多此前的交易记录,还直言不少家长想给孩子打针“追高”,但因不符合用药标准被医生拒绝后,就私下来找他拿药。这些家长也许不知道,他们的做法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


丁宇,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她告诉记者,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这个药物产生的初衷,是给予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治疗用的。它的应用,在临床有着非常严格的适用标准。首先,在前期排查身材矮小的原因阶段,就需要通过两轮的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才可以判断小朋友是否缺乏生长激素。


在记者采访的这一天,有9名初诊矮小症的患儿入院。他们要做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来排查身材矮小的原因。两天后,两轮激发试验的结果显示,9名孩子里只有一个孩子被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大部分的孩子被排除了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可能。


接下来,他们就需要做进一步的体检、筛查,以确认身材矮小的原因。孩子身高低于P3,并且身高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但按照目前医疗水平无法确认矮小原因的,这类孩子考虑为特发性矮小。如果经过全面检查后,并没有不良禁忌症,也可以考虑用生长激素介入治疗。



《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儿科临床规范应用的建议》明确,生长激素适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小于胎龄儿等。因为用药存在不良反应风险,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围。


前期筛查、用药评估、定期随访,孩子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注射治疗,需要医生专业的效果评估与安全性监测。没有医生的指导、私自用药,对孩子带来伤害都将是不可逆转的。


丁宇表示,虽然临床数据显示,生长激素并不会导致脊柱侧弯,但是如果用药前孩子已经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没有密切治疗、随访的情况下,会加重孩子脊柱侧弯严重程度。此外,如果在用药前没有对孩子的病因进行全面筛查,用药的潜在风险更大。例如,颅内肿瘤会导致生长激素缺乏,孩子就会出现身材矮小的情况,一旦漏诊颅内肿瘤的情况,并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就会促进肿瘤增长,导致病情恶化。


在丁宇看来,绝大多数家长所认为的“矮”,并达不到医学上关于矮小的界定。结合计算公式,父母的身高相加除以2,男孩在这个数字的基础上加6.5厘米,女孩则减去6.5厘米,就可以得到孩子的遗传靶身高。孩子最终的身高在遗传靶身高值的上下5厘米之内,在医学上均属于正常。


决定身高的因素,遗传占比高达七成。此外,身高还与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等多种因素相关,生长激素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当一些家长把针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手段当作“灵丹妙药”,盲目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治的是家长的“心病”,而伤害的却是孩子的身体。

编辑: 楚华
视频编辑: 王岑峰
摄像: 刘宽漾 李维潇
责编: 陈瑞霖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