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脱贫关键词:精准 引领全面小康进入冲刺时间
时讯
中国青年网
2016-02-01 09:52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资料图
1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脱贫开发工作作出论述。
习近平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主要短板,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因素,必须尽快把这些短板补齐。脱贫开发工作是我们的一个突出短板,要举全国之力抓好,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先后考察过河北、甘肃、湖南、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的十几个老少边穷地区,并在许多场合针对脱贫攻坚发表重要讲话。以2016年1月为例,在新年第一个月中,习近平便分别在重庆调研、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以及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谈起扶贫、脱贫工作。
"习大大+"工作室发现,自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进行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以来,"精准"已成为中国扶贫、脱贫工作的最重要关键词,引领全面小康进入冲刺时间。
例如在2014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5年1月,在云南考察工作时,习近平则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就如何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做出解释: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
在2015年11月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又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概念的日益完善,相关的落实政策也逐渐形成。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14年5月,国务院机构出台《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出详尽规制。
2015年10月底,在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内容。建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5年11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5年实现7000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并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随后,于2016年1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强调了"精准"的重要性。
从习近平总书记密集考察国内贫困地区,就扶贫、脱贫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到党和政府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密集指明方向、出台政策,正是这条以"精准"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工作线,将引领中国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