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究竟是什么土壤在养育丁璇的奇葩“女德”?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董亚欢

2017-05-30 00:59

贞操是女孩最好的嫁妆;


女性穿着暴露克家庭、克父母、克子女;


家暴一定要忍,因为总挨揍的人不闹病……

这些听起来让人感觉时空错乱的论调,来自时下备受关注的女德专家丁璇。最近,在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讲座上,演讲者、女德专家丁璇的言论让“女德”二字重回公众视野。



“道德是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公共体都存在的,所以说作为社会当中的一部分,女性当然也应该有道德。”律师邓学平表示,女性、男性都应该有适合各自性别角色的道德,但是丁璇所讲的“女德”和现代人观点当中的“女德”是格格不入的。

专栏作家陈岚更是一针见血:“按照丁璇女士的标准“定制”的女性,不是人格健全的人,而是女奴主义,或是男人的玩物。”

东汉有位著名的女德讲师——班昭。史学家班固的妹妹,她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完备的女性规范《女诫》。《女诫》的内容,从“三从”和“四德”两个方面,强化男尊女卑,强调女性对丈夫的敬顺,对舅姑的曲从和对叔妹的和顺。



在当时,《女诫》被奉为女性教育的典范,并对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千年后,在一个男女平权观念不断发展的今天,却有人化身班昭言之凿凿,打着女性“智慧”、“修为”的旗号,大肆宣传男尊女卑、灌输跪舔男人的思想。而在面对众多质疑和热议后,丁璇更是强调她的言论“出于好心,是善意的提醒”。

这样的女德教育的确可怕,但比女德教育更可怕的是还有人纵容它的存在,为其提供讲台,让其大行其道。

此次将所谓的“女德”教育引入大学讲座,校方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本是学术自由、思想独立的殿堂,但兼容并包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包。不能因为其披上传统文化的外衣,就可以让这种低劣的“传统文化”宣讲也被请进校园。



更让人吃惊的是,有公开资料显示,这次讲座其实只是丁璇200场巡回演讲之一。近几年来,她曾受邀为妇联、企业、学校等开设讲座。演讲的主题基本都是“女性的礼仪与修养”、“如何做好女人”、“女性的智慧”、“如何做好女人”等。仿佛女性就该相夫教子,一切的不幸都是属于女性的原罪。

陈岚:实际上这几年确实有很多奇形怪状的言论,借着国学或者是传统的名义来借尸还魂。实际上,国学和儒学当中也有很多是讲人道主义的东西,讲生命至上的东西的,讲个人的存在和价值的东西。你不能把所有东西,包括糟粕的思想稍微包裹一下,就拿出来用,引诱学员接受歧视、奴化妇女的糟粕文化。这非常不合时宜。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夫妻关系和家庭伦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当一部分女性开始觉醒,意识到一切并不是自己的错时,更多像丁璇这样的人,会借着“一片好心”,把女性推回自责的深渊。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丁璇”,告诫你男人出轨后“睁只眼闭只眼”,规劝你遭遇家暴后“忍忍都会过去”,坚信“自己穿得保守些就不会受到冒犯”的人们。

邓学平律师从统计学概率的角度举例,被性侵或是性骚扰的案例与女性穿着确实存在一定关联度。但我们不能说因为你穿的性感一点,所以容易被侵犯,所以你不应该穿的性感。我们的方向应该是,不管你怎么穿都不应该受到侵犯。而经过女性主义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实际生活中,遭害的女性往往是保守的,胆小的,比较怯懦的。对于施暴者来说,那些看上去有攻击性的女性,他反而是绕道而行之。

因此,女人真正的自爱,首先是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女德讲师丁璇和她言论的出现,不仅是当下社会思想矛盾的折射,更是对人们最好的警示。在一味批判之外,我们或许更该思考与厘清,为什么这样的言论能够大行其道?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滋生这样的土壤和舞台?丁璇和贞操论的重现只是一声号角,提醒我们,平权之战仍然任重道远。而如果说真的有什么能称做“女德”,或许更应当是女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董亚欢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