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樊登:读书让你与焦虑和谐相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吕心泉 吴霜
2020-08-16 13:47:16
“原来是做新闻,做节目,然后做大学老师,出去讲课,现在过的还是这样的生活。只不过可能被人认识的多了一点。”在上海书展主舞台,樊登以“疫情后的阅读重建”为主题进行分享,吸引了现场许多观众驻足聆听。
“君子不器”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前央视节目主持人、MBA讲师,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7年前,他成为国内最大的知识服务社群“樊登读书会”的创办人,踏上了内容商业化的征途。对于身份的转变,樊登认为一切水到渠成。“君子不器,是我一直的价值观。就是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樊登小时候看儿童文学、少年文艺、金庸、古龙这些武侠小说,读书是一种消遣。工作以后,他慢慢养成了读书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不会的事,就找本书来看看。这时候,读书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近年来,他创办读书会,每天给无数人讲书,荐书,樊登开始挑战自我,读自己没读过的书。
“因为我带着很多人一起读书,所以我如果只停留在自己的趣味上,很快就会显得封闭。”社科人文、历史哲学、科学经济学,不同领域的书,樊登都有涉猎,很多书读完,还需要了解背后的原理。每读一本书,樊登都会做记录。从今年1月1号开始,他已经读了60本书。
挑战认知的边界 批判性思维带来启发
此次,樊登作为“云上领读人”,分享了理查德·德威特的《世界观》。作为一本综合了科学、历史和哲学的入门书籍,樊登认为这是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底层逻辑,展示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书中探讨了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演化论等理论给世界观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樊登看来,科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新的认知体系,如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跃迁。
挑战认知的边界,是樊登在如今的阅读中不断尝试突破的:“很多书就是得讲,它不是诗歌与文学作品,所谓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科学是唯物的,可能你不提炼出来,不讲明白,他根本不知道这书在说什么。”
“我们如果具备批判性思维,应该去想,这个人说的怎么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那我应该好好想一想。这才能够带来启发,才能够带来进步。”
专业读书人 做的是老师的工作
樊登不同意外界对于“听书”是碎片化阅读的质疑。“我们读一本书是50分钟,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相当于一所学校,是4千万人一起上的,中国最大的夜校。”
“很多人把我们称为知识付费,其实本质上我们做的是教育。这个行业非常难做,它对内容的要求非常高。”樊登认为,“讲书人”是老师的工作,这是一份古老的职业,这根本不是一份新的职业。
樊登认为,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无限量的复制,能够实现边际成本很低的传播。“读书没有听音乐、打游戏那么好玩,在推广中具备很高的门槛。但是我们能够做到接近4千万用户的规模,我觉得也还算可以。”
有人担心,“听书”会不会让人更不去看书了,樊登以特蕾莎修女的话回应,“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帮助他们,那就去做吧。否则就请搭把手。”
读书,是理解焦虑的工具
在樊登的职业生涯中,也曾经感受到极大的苦闷,觉得做节目没有期望,担心还不起房贷,常常焦虑惶恐,无所适从。他通过读书来排解压力,《论语》中的一句“君子谋道不谋食”,让他豁然开朗,他开始大量阅读,参加和组织了各种读书活动。
走过焦虑期的樊登总结,焦虑的核心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困惑与迷茫,前人都经历过,并且将应对之道写入书中,所以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读书会改善你的生活方式,改善你生活的状态,这个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因为阅读,樊登从一个焦虑的职场人,变成一个从容的创业者,是读书改变了樊登的命运。但是樊登并不赞成以激进的方式,刻意渲染“知识焦虑”的情绪。
“如果你是因为焦虑才读书,那么你越读书就会越焦虑,因为你知道的越多,你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越多。读书,是一个让你理解焦虑的工具,当你理解焦虑,你能够跟焦虑和谐相处,你知道它的原理,这时候你才能够放松,才能够跟焦虑也好,跟痛苦也好,跟欲望也好,和谐相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吕心泉 实习生:吴霜 实习编辑:叶童欣)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