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关于改革开放,习近平的这些话有何深意?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8-12-18 15:40

今天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上,习总书记有哪些金句?对于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习总书记又做出了怎样精彩的论述?《子午观潮》特意刊载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王义桅的文章,从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两个维度全面解读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



叩问历史,解读改革开放根本性问题


对于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过去曾有过很多精彩论述。而在今天的大会讲话中,习总书记再次对这段历史给出深刻判断,这也是中央对于“改革开放”本身做出了一次根本性的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搞改革开放?如何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为了谁?


为何要改革?过去我们长期以为改革是融入国际主流社会的不二选择,并常常标以“转型”、“接轨”的字眼。现在看来,这种用宗教国家的终结关怀来理解世俗社会的改革,未免本末倒置。中国改革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而产生,中国崛起则是解决这些问题自然而然的结果。在“两个一百年”、“三步走”的奋斗目标和路线图下,改革是手段而非目的。


而在新的时代,为何还要继续改革?改革的源动力何在?改革起初是解决中国问题而推动,改革本身也带来新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中国问题”,成为进一步厘清改革思路的关键。早在192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考察中国后出版《中国问题》一书,英文名称是“The problem of China”,也就是中国本身就是个问题。当今,改革要解决的是“中国的问题”(“Problems in China”),即发生在中国而不限于中国的问题,因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解决中国问题,已经成为解决世界问题的一部分。



170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和西方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过去一直是我们解决我们的问题——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等,他们解决他们的——经济危机、党同伐异。但是现在我们和其他国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相同的问题,改革是各国面临的任务,不仅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美国在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移民制度,欧盟在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等,中欧在打造改革的伙伴,但是制订出如此雄伟改革蓝图并能有效实施的,唯中国而已。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是赋予了改革全新的使命——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新时期的改革何以赋予革命的涵义?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化的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是通过解决中国问题而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选择,具有世界意义,为世界所瞩目。



大会讲话中,习总书记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强调中华民族之所以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这就提醒我们,要从中华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中华文明史视野下的改革开放,完成了从古代-近代-当代的历史性超远,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文明转型与文明复兴。改革开放肩负着让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历史任务,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本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转型,再造中国;而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中国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华文明自我革新的特色之路,实现了古老文明的伟大复兴,对其他文明复兴具有重要启发,成为人类制度变革、体制创新和崛起-复兴可资借鉴的重要探索,为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创新人类文明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可以说正在再造世界。


改革开放前,中国人均收入只有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但是今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生产全球一半的钢铁,是美国的八倍,全球60%的水泥,世界1/4以上的汽车。中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专利申请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生产大国。而且中国崛起不是靠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战争,它带给全世界经济的拉动力量相当于当年大英帝国崛起的100倍,相当于当年美利坚合众国崛起的20倍。



改革开放从公转到自转,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问题,到解决世界问题本身,意义不断升级,谱写了人类最大规模最和平最包容的工业化进程之歌,既是在开放的全球化体系下实现的,同时也给全球化带来了活力,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重新定义改革开放本身,即改革不只是落后国家向先进国家学习、接轨的过程,而更是各种文明、各国制度和各国人民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变化的环境的自我选择,是创新文明的永恒。因此,我们说,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是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共同的任务,也是国际体系、人类文明的任务!各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探寻未来,重新认识中国改革的世界意义


在这场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信心和决心,明确提出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目标和要求。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仍然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但是其内涵和意义有所升级,从起初“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小平语),到国际接轨(否则被开除球籍),到主动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彰显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自信与自觉。


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从近的说,是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各方面尖锐挑战,从中的说,是重塑中国的国际比较竞争优势,从远的说,则是奠定中国作为世界领导型国家的地位。改革开放完善了中国模式,重塑了中国形象——改革的形象、开放的形象。改革开放本来是借势、入世的,现在世界都在学习、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在造势了!中国成为改革开放代名词。



"一带一路"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彰显了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中国模式也可称为中国发展模式,核心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既发挥好“看不见的手”,又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和培育市场,最终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给那些市场经济未充分发展起来的国家走工业化道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解决了市场失灵、市场失位、市场失真这些西方鼓吹的自由市场经济所解决不了甚至不想解决的难题。“一带一路”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从“中国向世界(主要是发达世界)开放”到“世界(尤其是沿线国家)向我开放”转变,推动了世界的开放,尤其是南方国家之间的相互开放。


远眺前行的路,未来怎么办?大会提出“九个必须”,其中第七条特别提到: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会上,10名国际友人获颁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这也向国际社会释放信号——未来,中国会继续与国际社会互利合作共赢,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念。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这句话来形容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是再恰当不过的了。穷则变的“变”就是改革开放,拿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就是“不改革开放,死路一条”;变则通的“通”就是一带一路主张的互联互通(五通);通则久的“久”,就是成久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中国梦的实现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倘如此,中国梦将取得的成就堪比当年的资产阶级,超过西方国家所创造财富的总和,开创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新篇章。


(作者王义桅 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董亚欢)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