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

视频 | 全球辅具调查·上海探索·启航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朱静文 杨文君 舒怡 马跃龙

2020-01-31 18:30

这是一场由上海市民政部门"牵线"的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对接会,首批70个试点街道的代表,与租赁服务供应商,针对各自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相亲"。2019年6月,民政部等部委发布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试点的通知后,作为唯一在全市范围铺开试点的城市,上海首先确立了"供应主体多元、经营服务规范"的原则,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都可以进入供应商目录,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经过市财政局政府采购招标平台审查评估,最终有14家服务企业成功入围上海首批辅具租赁服务商。干过养老院,办过托老所,在养老行业已经深耕了20年的李传福,成功对接了包括南码头路街道在内的11个街道租赁服务点。李传福向记者展示了租赁登记簿,自去年12月份开始对外开放辅具租赁以来,20天左右的时间,已经有14位老人租赁了护理床。



实际上,由租赁企业在辅具生产厂家与辅具需求者之间,充当"中介服务"的角色,也是发达国家的成熟做法。而在2400万人的上海,短短几个月内,14家租赁服务企业,要对接服务70个首批试点的街道,约30%的全市覆盖量。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如何实现的呢?为了接驳租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民政部门把首批70个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点,多数设在了试点街镇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并提供场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支持。老年人和残障、伤病人士可现场体验或办理租赁,在家门口找到自己需要的康复辅具。


 

依托社区租赁点,一些较为简单的辅具产品在合同签订后,隔天就可以快递发货,租赁者两三天就可以收到,方便又实惠,让不少市民果断下单。  在田林街道服务点,顾女士当场就签约租赁了一张护理床。

 


政府托得住,市民可接受,企业能发展。到今年底,全国康复辅具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7000亿元,社区辅具租赁的“小账本”,正撬动着养老和康复辅具产业的“大市场”。依托"互联网+养老"技术,一张康复辅具租赁使用的网络也在加紧搭建中,按照上海市民政局的计划,先通过两年左右的试点工作,获得辅具租赁人次、年龄段分布、高频产品等方面的精确数据。而一个面向市民的APP则有望很快上线,真正让辅具租赁像"网购"一样方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静文 杨文君 舒怡 马跃龙 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