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视频 | 上海温度⑧:山海相连遵义情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金涛 摄像 林羡德

2018-10-14 08:00

贵州省遵义市,是西南地区承接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2013年,上海开始对口帮扶遵义,其中医疗帮扶是重点之一。五年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派出100余人次专家对遵义开展各类帮扶,实现遵义人民就近看病,大病不出省。



这四位医生都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第二批援遵医疗专家组的成员,他们2018年初来到遵义,分别在三所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遵义地处贵州北部,是四川、重庆、贵州三省交界之地。常驻人口624万,地区经济生产总值2748亿余元。尽管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医疗卫生资源不足,导致一定比例的市民因病致贫。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14年开始启动援遵对口支援,履行“中央要求、上海所能、遵义所需”的工作原则,每年派驻5名医生对遵义多家医院进行援助,从规范诊疗行为、培养医疗人才的方面入手,提升遵义的整体医疗水平。

这个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女孩子名叫小美,今年已经14岁了,由于先天染色体异常,她从出生起就拥有男性和女性两套生殖器官因为遵义的医疗条件限制,再加上家中贫困,她的病拖了14年。



今年6月,蒋君涛了解情况后,通过上海市一医院和遵义五院的远程会诊,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且通过捐助解决了手术费用。7月,小美在上海成功接受手术,不光解决了双性畸形,同时发现的左肾结石和睾丸肿瘤也一并摘除。

上海援遵医生、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疾病临床中心执行主任蒋君涛:“ 她每天要吃一颗药,吃三周停一周,三个月后要查一下子宫内膜厚度,根据情况我们在调整用药。这次好了还要复查,蛮好的,真的是一个小姑娘了。”

从医院回来,亲朋好友已经齐聚在小美家里,共同庆祝这个孩子的新生。“医疗帮扶”让小美一家的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小美是蒋君涛在遵义救治的病人之一。2018年1月,他负责的遵义泌尿疾病临床中心成立,小到手术的操作手法,大到整个泌尿中心的队伍建设,都由蒋君涛一手负责。短短半年时间,遵义五院的出院人数增加31.8%,门诊和病房总收入增长43.2%,手术数量增加21.6%。

蒋君涛:“我过来帮扶之前就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的一个普通医生,我没有参与到科室的管理和医院沟通这个层面上来,但是我到这里,医院和遵义卫计委给我一个平台,大胆发挥的平台,按照你的想法搭建,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



遵义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病学和老年病学临床中心主任王枫:“这个就是我们的标识还是要做清楚,我看一下现在住院部、影像、超声和卒中中心放在一起,我觉得不能体现急诊性,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要单独放。我觉得我们所有的标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重点不突出,你像清创、洗胃、还有抢救区这些名词,都是我们医护人员知道的,导医都会带去的,不需要患者自己去找地方。我觉得不需要做得这么清楚,像彩虹一样,反而像挂号在什么地方;卒中绿色通道哪边指向要清晰明了,这个标识还是要重点突出我觉得。”

脑卒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脑中风,这种突发症的第一时间抢救及其重要,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她所在的遵义中医院,擅长脑卒中的后期康复,而西医背景的王枫则希望,在中医院形成完整规范的流程,提升前期识别和抢救的水平,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王枫:“一些自己来的病人,我们的预检老师就特别重要,你能帮我做的就是,把我们(脑卒中)可能的病人识别出来,凡事出现这七个症状中的一个,你都要叫我们。平时在我的工作运行当中,我觉得非常正常的就是已经形成体系的东西,在这里很多你都要帮助重新开始建立,一开始就会觉得王老师会不会要求太多,是不是不想让我们问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沟通,他们就明白你的用心在哪里,你想帮他们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制度体系,让每一个医生按照这样的轨迹成长,后面磨合就比较好了。”

诊疗是否规范,经常体现在细节处。沈波,作为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半年多时间,对所在消化科的每一个医生,同样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地讲。



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沈波:因为同样是做肠镜,很多人非常粗暴,说实话对肠道是有损伤的,这种拉送的动作的规划饭,大大提高操作的容易度,现在基本上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他们看书比如像日本的医学书籍,专门操作的书籍会说得很清楚,这个角度应该怎么拉,但是你没有操作,没有手把手教他们,他们肯定是感受不到,最基本的就是要规范化操作。”

每周一晚上,是遵义一院眼科中心固定的培训时间,这是朱鸿立下的“规矩”。她认为,要提高遵义整体医疗水平,对年轻医生的培养必不可少。而除了临床经验的积累,持续的专业研究对医生也很重要。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杭帆:“朱老师会提供很多建议,就不断修改,不断改进,不断查阅文献才有课题出现。”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黄智华:“了解一些最新的治疗方法,最新的研究进展,无论是对病人病情解释还有愈后,都有一个判断,对我以后诊疗工作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上海援遵医生、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临床医学中心执行主任朱鸿:“医学是科学,需要一代代不断有人去丰富我们的认知,需要有新一代的人去培养做科研方面的研究。”

2018年,上海市一与遵义卫计委联合成立的“上海市一、遵义医学人才培训学院”启动,第一批学员在7月23日来到上海,他们将在上海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习。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钟力炜:“大家知道我们是第一批上海市一遵义培训中心学员,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浪费这样一次机会。”



四年时间,上海市一医院共派出100余人次专家开展各类帮扶,完成对遵义市眼科、心脏、脑病、老年病、消化、泌尿等六个临床中心的援建。未来,这个培训学院将为遵义培养100医生骨干、100名护理骨干和50名管理干部。

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现任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说:“对方也好,我们的同事也好,都有一种内心需求,大家想办法把遵义的医疗卫生有点点提高,都要尽责任去做。”

贵州遵义市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唐自力:“我们通过这个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把上海遵义两地合作模式方式进行深化,使之成为对口帮扶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使遵义依托上海服务管理,把遵义水平提升,解决老百姓的就近就医。”

今年7月,王枫、朱鸿、沈波和蒋君涛将结束援黔工作,返回上海。离开之前,他们相约再爬一次红军山。这里有一位红军卫生员的雕像,是为了纪念1935年一个叫做龙思泉的红军在遵义救死扶伤的事迹而树立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遵义,人民依然在传颂他的事迹,而红色医魂也在不断传承,成为医护人员的精神指引和未来方向。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涛 摄像:林羡德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