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交叉点评】美国和越南 变宿敌为朋友?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05-28 22:05



就在去年7月,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访问了美国。按法国《世界报》的说法,这是美国和越南渐进但持续接近的证明。那么美国和越南这对夙敌,是如何越走越近的呢?

越战中的美军

如果说美国有什么伤痛的话,越南战争无疑是一道最深的伤口,它和911恐怖袭击一样,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1975年4月30日,位于西贡的美国大使馆上空,最后一架直升机落荒而逃。几小时后,越南人民军的坦克攻破南越总统府的围墙,南越政权宣布投降。

1962年美国战机在越南扔下汽油弹

至此,这场以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党)对抗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共产党)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战争,以北越获胜告终。北越军随后统一了全越南。西贡也被改名为胡志明市。

1963年一架直升机坠毁,7名美军士兵身亡

这场战争让美国深陷12年、耗费1500亿美元,另有5.8万美国人阵亡。美国在资源和实力都超群的情况下,却输了个精光。此后,美国一直在疗伤,跟越南几无往来,直到1995年,美国在河内开设大使馆,两国才恢复关系正常化。

北越人民军和苏制T-55坦克

克里斯托弗·高查(Christopher Goscha)是一个亚洲问题专家。在他即将出版的新书《越南现代史》(《A Modern History of Vietnam》)里,描述了越南的战后状况。

“战后来自北越的官僚、教师和公务员接受了再教育课程,但那些曾在政府、安全部门和部队工作的人员被送进了再教育营,数百、甚至数千人在拘留所中度过了好多年。”

1968年在西贡的美国大使馆遭袭

一些南越人开始坐船逃离,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总人数超过了755000人。而随着食物短缺现象出现,人员大批出走的情况更是有增无减。


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南部最好的稻田种植区,但那里的农民因为对新政权不满,抵制提高大米产量,加上当时越南当局提出的五年规划目标不切实际(希望能增加国民收入14%),1979年越南政府不得不实行食物配给制。公民每人每月只配发2公斤大米和200克肉。

1970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在白宫宣布美国遭袭了

经济起步

苏联没有直接参加越南战争,但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战后还和越南创建了一个联合空间计划。1980年,越南空军中校范遵(Pham Tuan)加入了苏联的国际宇宙计划,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亚洲人。

越南经济也在那时开始转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实行经济改革,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类似中国)。新的五年计划提出将出口额增加70%。2007年,越南加入世贸组织,此后它开始吸引大量外资,迅速从农业经济向高附加值的生产和服务型经济转变。

今日越南

如今,越南已被一些评论家称为”东南亚的德国“,是“亚洲一个安静的经济成功故事”。以廉价劳动力和出口为主的越南经济,进入了繁荣时代。人均年收入已从1986年的100美元增长到今天的2640美元。中产阶级人数递增,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也迅速增长。不过,越南经济也有隐忧。首先其增长数据全靠外资拉动,去年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量占越南总出口量的70%;其次它的中产阶级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据估计,越南六大城市的消费占了全国总消费的40%,发展并不平衡。


美越进入蜜月期?

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去年7月与奥巴马在白宫的会面,标志着越美关系进入了新阶段。自那以后,南海紧张局势没有降温。而奥巴马此次访问越南,最大的“礼包”就是,美国将全面解除对越南的武器销售禁令。越南国家主席陈大光对美方决定表示欢迎,称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



此前中美南海频频的过招身影中,越南作为南海主权最大的声索国之一,也是占据中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美国此举立即被众多媒体与其正在实行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南海布局联系起来。因此,这一政策到底具有怎样的战略意涵?其对南海问题和中越关系,乃至地区格局和未来,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


(编辑:邹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