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中科院植物研究团队发论文揭示植物病原入侵途径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20-08-25 00:00

北京时间8月24日23点,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论文,揭示了一条连接细胞膜和叶绿体的重要信号传递途径。从细胞膜到叶绿体,植物是怎么感知并且防御来自外界的威胁。该成果为设计植物保护策略和开发更多抗病品种,提供了新思路。



由研究员罗莎带领的中外研究团队,经过5年试验得出的结论,发表了这篇论文。文章报道了一些植物蛋白如何与细胞膜相关联,并在感知病原体存在时,它们又如何从细胞膜转移至叶绿体内部,"警告"叶绿体有威胁存在。也就是说,当植物受到来自外界的病原体攻击时,细胞膜会产生一种植物蛋白,并向叶绿体发出“警报”,然后传递至细胞核,产生响应来抵抗病原体。该途径是植物细胞将危险信号从外界传递到叶绿体的策略之一,并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整合信号并产生适当的下游响应。



论文同时阐明了,植物病原体及其宿主,长期处于类似于"军备竞赛"的共同进化中。很多不同病原体很聪明,会模仿成植物蛋白去接近叶绿体。一旦进入叶绿体后,这些病原体就会损害叶绿体与细胞核之间的通讯,让病原体得到生存和繁殖。这也证明了,发现的那条从细胞核到叶绿体的抗病信号途径很重要。



这项工作发现不同类别的病原体进化出相似的策略来利用这种植物途径,达到抑制植物防御的目的,有力证明了这条连接细胞膜和叶绿体的信号传递途径在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中起着核心作用。



据悉,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植物病原体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韩斌表示,这种新途径的发现为设计的植物保护策略和开发新的抗病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有效改良作物、植物,抵御病原菌的侵染,减少粮食作物的损失。该工作还表明,在没有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植物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而不影响其生产力,从而可能达到改善植物健康和不影响植物生长的双重目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编辑:悬舞)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