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出海丨去西班牙买球队的中国人,可能后悔了...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赖瑗 李响 李维潇
2020-10-23 21:12:49
足球,世界第一运动,顶尖运动员和亿万球迷,让这项运动的魅力长久不衰,世界杯和欧洲五大联赛是商业化最好的体育赛事之一。
世界范围内,足球产业年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超过了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GDP,这是一片商业的蓝海。近年来,中国资本对欧洲足坛全面进击,大举注资各大豪门俱乐部。但另一方面,中国足球,长久以来因为糟糕的战绩而被诟病,是心照不宣的事实。
具体到个体身上。五年间,解说员唐晖和李翔经历了出海买球队,送年轻球员留洋,渴望为中国足球贡献一份力量,也渴望在资本中分得一杯羹。这是一个几经波折,又几经考验的故事,一窥足球资本背后的残酷。
1.买下两支球队,足球生意版图的起点
2016年11月,西班牙小城胡米利亚,一场中国德比打响,对阵双方是西乙B的洛尔卡和FC胡米利亚。两支球队的投资人都来自上海,前者是中国足坛著名教练徐根宝,后者是两个80后上海解说员唐晖和李翔。
唐晖以前的身份是电影制片人,李翔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广告公司创始人,此时,他俩坐在观众席上,意气风发。作为球队老板和投资人,足球生意刚刚开启。
更多球迷认识他们,是通过“西甲欢乐多”组合的解说,从2011年开始,两人搭档解说西甲比赛,因为轻松犀利的风格,在圈子里颇受欢迎。2015年,他们以个人名义赞助了西甲球队拉科鲁尼亚的队服,也被球迷戏称为“西甲欢乐多”赞助了拉科的“屁股”。虽是调侃,但这是他们实际迈出足球生意的第一步。
那段时间,唐晖和李翔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和西班牙之间,两本护照敲满了进出关签注。为了选择合适的球队,他们跑遍了欧陆的各个角落。
2016年4月,经过两个月的谈判,他们收购了两支球队,西乙B球队FC胡米利亚和西丙穆尔西亚学生队。虽然是西班牙的低级别联赛,但相比于国内,实力依然不俗。收购球队的费用在100万欧元左右,每年经营费用在80-100万欧元,根据组队引进球员的需求上下浮动。
对足球本身,唐晖和李翔不是门外汉,他们对西甲的比赛、球员各种边角信息都门清儿。但对于足球生意,他们初来乍到,并且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景:收购球队意味着拥有对球队更大的话语权,进而引进中国年轻球员留洋踢球,从踢进西乙B,然后踢西乙、西甲,这些都值得想象。
2. 留洋之后,你随时都会被替代
球队买到了,那合适的中国球员在哪里呢?根据国际足联的要求,必须要年满18岁球员才可以进行国际转会。唐晖开始不停地跑国内足球学校和青训,物色球员,天赋、资质、努力程度,缺一不可。
衡量一个国家足球的强弱,实际上是足球人口的竞争。当有天赋的孩子们选择了踢球,他们才有几率被教练发现。但是在中国,踢球的孩子太少了,挑选球员的选材范围也就很窄。
培养一个去西班牙留洋的球员,两年的成本要近100万,包括吃住行,训练比赛,还有支付工资。对足球经纪人来说,挑选球员是一次押宝。
如果在国内的青训梯队里都不算是极具天赋和技巧的球员,那送出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再好的训练也无济于事,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走到最后通道越窄,你我都努力,天赋就决定了上限。同时,球员自身的性格和适应能力也极为重要: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没法和队员有更多的战术交流,在强者环伺的环境里,必须努力拼得机会,留洋生涯才算有所提高。
2017年6月,唐晖在西班牙的两支俱乐部和山东鲁能足校达成了合作,成为后者在海外基地之一。陈国良、廖垒、杨意林三名小将,被唐晖选中,转会至穆尔西亚学生队。
陈国良,今年21岁,从8岁开始在鲁能足球学校踢球,后来随队在巴西训练,参加了国青队在法国的集训并担任队长。在鲁能99年龄段梯队里,他天赋和技术俱佳。父亲陈士军热衷足球,守在电视机前看比赛是多年来的乐趣,他期盼自己关于足球的梦想,可以在儿子身上实现。
陈国良后来跟我们回忆起来,出国踢球,不仅是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也让他真正踏上了职业赛场。最开始到西班牙的一个月,他一场球都没踢上,只能不断训练,等待下一次机会。
西丙的比赛强度是每周一场比赛,出场机会和时间,是衡量球员的一把尺子。
最开始的那两年,唐晖会强制性地要求主教练给中国球员上场机会。千里迢迢留洋,就是为了能踢比赛,如果做不到,那就换教练。这样有用吗?不尽然。他后来想明白一个道理:如果球员不通过同样激烈的竞争,就能获得上场机会,球员会对自己的能力有错误的预期,“原来这样我就符合要求了”。
另一方面,球员的挫败感也不是没有,球场上的表现是不会撒谎的。
“随时会被替代”,是留洋球员的境遇,即使你刻苦训练,有一场踢得还不错的比赛,但是下周训练,很有可能发现,刚来的新人踢得比你好,于是比赛机会就会被挤压。国内千挑万选出的天才少年,到了国外发现,也许路边其貌不扬的老大爷,都能挑战自己。
中国青训的培养是以年龄为单位,一批一批,竞争往往发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球员之间。而西班牙对球员的淘汰,是发生在每周,只要不好就走人,从此吃不了职业足球这碗饭。这种残酷的竞争带来了实力上的落差,让一些留洋小将心理防线崩溃。
采访中,唐晖不止一次表示,如果一个中国球员,不靠投资人跟教练打招呼,仅凭实力就能在西丙踢到主力,那么回到中超赛场,一定也是球队主力。
3. 日本高中联赛,一个培养足球人口的正确模板
作为经纪人,唐晖的留洋版图分为两边,东渡日本,西渡欧洲。18岁以上球员,去西丙的球队踢球;13-14岁的小球员,则送他们去日本读高中,参加高中的校足球队。
周余冶,今年20岁,从小就好动,喜欢踢球,初中时随父母移民日本,在日本航空中学完成了高中,期间一直在校足球队踢球。
足球队的人数超过130人,按照能力分为ABCD四队,只有进入A队的30人大名单,才有希望代表学校参加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教练给进入A队设置的门槛是:3200米,12分钟跑完,达标才有资格参与入选A队的竞争。
小周上高中的三年,除了要完成正常的学业之外,他必须拼命训练争取机会,但一直在A队和B队之间徘徊。最后在高三时才拿到了A队的入场券。
在日本,类似的高中球队,有超过4000支,只有48支代表队能进入最后的角逐,决赛能吸引超过5万名观众走进球场观赛。高中赛,有基数庞大的校园队伍,有残酷无比的赛制,有成熟的应援宣传,还有大量在基层教学的教练、裁判。
每年涌现出来的优秀球员,会被本国及欧洲各支俱乐部的球探挖走,从而走向职业球员的道路,其中不仅有本田圭佑、冈崎慎司这些加入欧洲豪门俱乐部的球星,还有大量日本国脚。
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周余冶是本土球队中,少有的具备竞争力的中国球员,被唐晖看重,签下了经纪合约。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学业,在经纪人唐晖的运作下,加盟了日本J2联赛的俱乐部队,他一直没有得到上场机会。虽然他的足球能力,在日本不足以进入职业比赛的轨道,但回到中国,他通过近一年的试训,签约了一支中甲球队。
4. 中超,诱人的天价薪酬
回国踢球,是留洋球员们真正的诉求。最多的时候,唐晖在西班牙管理的中国球员有十几个,很少有人能在西班牙坚持踢满三年。更多的是希望能谋得一份国内俱乐部的合同,薪酬是更为现实的因素。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球员薪酬高,是不争的事实。2013年前后,广州恒大在多重资金的刺激和鼓励下,成为中国福利最好的俱乐部,并且首创了巨额赢球奖金制度,亚冠比赛一度可以一场赢球拿600万奖金分配。
根据公开的数据,中超一线球员收入在300万到2000万之间不等,顶级球员更甚。
职业球员的黄金生涯只有8-10年时间,他们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为自己后半生积累足够的财富。如果选择出国留洋,不仅薪酬降低,还会面临强劲的竞争,这对球员来说,不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陈国良在西丙踢球时,每月的工资是1200欧元,回国试训后签下了深圳佳兆业俱乐部,转会费已经达到了百万级别,也是唐晖所有送出国的球员中,回报最好的案例。
球员的高薪酬,就意味着球队的经营成本高。如果一支中甲俱乐部想要维持尚佳的成绩,每年的运营支出成本至少在6000万以上,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球员的工资。
与之相对的,以唐晖收购的西乙B俱乐部FC胡米利亚为例,每年的经营成本需要80-100万欧元,根据老板的组队需要上下浮动,但不管怎样,这费用都已经极大的低于中国联赛水平。
一位在中甲执教的主教练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坦言,在高薪的刺激下,部分球员在试训前和签合同后,会判若两人,高薪会让他们在球场上不再有动力。这也是部分中国球员的心理,既然在本土可以拿到高薪合同,竞争激烈程度又远不及欧洲,那也就不难解答,为什么中国球员会消失在五大联赛的赛场上。
在今天的欧洲五大联赛赛场,已经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球员的身影了。此前被称为“全村的希望”的中国头号球星武磊,也因为球队降级,只能征战西乙。
5. 从欧洲撤资的中国资本
除了留洋球员的结果普遍不佳之外,唐晖在西班牙两支球队的经营,也并不顺利。
经营西乙B胡米利亚俱乐部近五个赛季,没有一位中国球员可以上场踢一分钟。还有一场和本土球员的纠纷官司,是拖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7年夏天,胡米利亚FC前队长佩罗纳,因为自己的社保未能及时缴纳,把唐晖告上了社保局,最后社保局判决球队要赔偿他作为足球运动员,工作到65岁的费用,共计40万欧元。这个结果,让唐晖不能接受,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可以踢球到65岁的。
这名球员之前因为踢假球被开除出队。根据唐晖的表述,有确凿证明,佩罗纳参与了假球,在更衣室里面发过欧元现金,也摆明不准备留在球队。但之后,他因为跟腱的伤势,向医院申请了残疾证。
唐晖甚至动用了私家侦探,拍到的照片显示佩罗纳每周还在打高尔夫,生活完全没有受到影响。唐晖把这些证据提交给了社保局和法院,但依然没有任何作用,没有申辩的机会。
在2019赛季结束之后,他们放弃了这个球队,同时亏损了3000多万人民币。
实际上,中国资本出海投资欧洲俱乐部,由来已久。根据此前媒体整理的数据,2014-2016年,中国资本至少已对海外14家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其中有11家取得控股权;除了6家未披露金额的收购外,交易涉及资金约69.372亿元人民币。
早在2011年,万达集团就与中国足协签订了一份协议,资助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赴西班牙留学,每年派送8-12岁的青少年30人,三年下来,人数已达90人,按照6年的合同计算,到2017年,在西班牙留学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将达到180人。
2015年,万达集团宣布以45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2018赛季,投资兴建的万达大都会球场正式启用,能够容纳7万人,成为马竞的新主场。
2015年,苏宁集团以20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意甲国际米兰68.5%的股份,成为球队的最大股东。
诸如此类的投资,曾经撑起了欧洲豪门俱乐部的财务报表,一连串出海数字之后,危机也在浮现。2018年后中资在欧洲足球中大量撤资。一方面是足球俱乐部的经营,远不如现象中的容易;另一方面,源于一纸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显示,需要限制投资的行业中,“体育俱乐部”赫然在列。
2018年2月,万达集团将所持有的18%马德里竞技股份全部出售,价值5000 万欧元左右;
2018年7月,投资近70亿后,李勇鸿卸任AC米兰球队主席;
2018年8月,在西班牙打响过中国德比的洛尔卡俱乐部,宣布徐根宝不再拥有球队;
近十年过去了,出海资本几经沉浮洗牌,但体育投资的浪潮依然还在。这些浪潮,对中国足球的竞技水平提高到底有多少帮助,也许就目前来看,作用并不大。或者,我们本身就应该把这些商业投资行为和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分开来看。
每周五晚上,是唐晖和朋友们踢球的时间,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六七年。群里的球友有三十多人,只要自己的时间允许,就会来踢。来的人来来往往,但这场比赛就一直在那里。在球场上,生意可以暂时被抛在脑后,维持对足球更纯粹的热爱。
唐晖曾经给自己的目标是,有生之年培养出一位能踢西甲比赛的球员,但现在,目标降低了一点,先来一个西乙再说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李响 李维潇 实习编辑:葛彦希)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