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独家|“新中国第一条铁路”通车65周年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邓全伦 特约记者 付世坤

2017-07-02 13:53

2017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65周年。这对李治刚一家来说显得特别有意义。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都是成渝铁路司机的家庭。李治刚是重庆机务段动车车间成渝万高铁第二指导组的司机,今年40岁,但已有21年的从业经历。

67岁的父亲李国方,当了31年的火车司机,见证了改革开放前后的成渝铁路:“当时,牵引机车是MK1型蒸汽机车,动力不强,速度也不快,跑完全线时间长达13个多小时。”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是我爷爷李鸿升驾驶机车,拉响了成渝铁路上的第一声汽笛。”李治刚说。

1951年9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机务段——重庆南机务段建立。李鸿升受命带着3台蒸汽机车,从武汉经水路运往重庆九龙坡码头,并调入重庆南机务段。

“新中国第一路”

1952年7月1日,重庆各界3万多人在菜园坝车站隆重举行庆祝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大会,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亲临剪彩,西南及重庆党政军领导莅临祝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邓小平等均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


成渝铁路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是日一早,重庆市各界群众源源不断地涌向市中区(今渝中区)菜园坝。9时左右,设在菜园坝的重庆车站四周、两路口到菜园坝的斜坡上,挤满了人群。

10时整,这个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终于来临——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笑容满面,举起剪刀,一刀剪断了横拉在火车前方的红绸,“呜——”一声汽笛,火车缓缓驶出车站。

李国方说,在这列火车上,包括他父亲李鸿升共有7名值乘人员,“他们一早就将机车提前1个小时开到菜园坝火车站,等候发车的这一刻。”

重庆沸腾时,成都亦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7月1日8时许,成都庆典仪式现场,在几十万人的掌声中 ,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宣告:“成渝铁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我国历史上空前出现的一条完全由人民自己修筑的铁路。”

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贺龙接过一把新剪刀剪断红绸带。鼓乐齐鸣,汽笛长啸,列车徐缓踏上“新中国第一路”。空中还有3架飞机盘旋。



一条路跨越百年

作为一个老铁路人,李国方对成渝铁路的历史,如数家珍——

早在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四川总督锡良就奏请清廷自修川汉铁路,预定线路自成都起经内江、重庆、宜昌到达汉口。成渝铁路就是这条铁路线在四川境内成都到重庆的一段。自修铁路的银款,清政府实行强迫摊派,美其名曰“认购股票”——官绅显贵认购50两银子为“大股”,乡野农夫认购5两银子为“小股”。几年间,四川有上千万的人认购了铁路股票。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因铁路股款不清,官绅群起反对,川汉铁路改归商办。1909年(清宣统元年)10月28日四川铁路举行了开工礼。1910年(清宣统二年)11月,美、英、法、德四国蛮横阻扰粤汉、川汉铁路商办;次年清政府将“筑路权”卖给了四国;百姓持有的股票一夜间成为废纸。

同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由此爆发“保路运动”。清政府疯狂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成为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从1909年10月川汉铁路部分开工到1911年8月停工,耗资四川民众的白银1600万两,但一寸钢构未铺,只是在地图上画了一条虚线。

民国时期,四川地方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政府又曾多次提出修建川汉铁路及其西端的成渝铁路,并聘请工程师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专门成立成渝铁路工程局负责成渝铁路的建设。

1937年6月,成渝铁路开始断断续续施工,但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支援滇缅公路而完全停工。1946年成渝铁路部分工点复工,直到1949年10月也仅仅完成原预算工程量的9%,未铺设一根钢轨。


1946年成渝铁路工程局包工认可证。


重庆解放后,中共中央西南局做出的第一项重大决策,就是“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1949年12月7日,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交通接管委员会铁道部成立。

在当时西南战事尚未完全结束之际,12月31日邓小平在主持西南局常委会上决定“兴建成渝铁路,造船修建码头”,搁置近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事项被提上议程。重庆铁路工程局也于1950年3月成立,成渝铁路建设筹备开始。

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中共中央确定了“就地取材”的修建原则,发动广大军民,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和10万多民工参加,于1952年6月13日竣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

成渝铁路驶入现代化


重庆发改委调研员李佳应说,成渝铁路的意义不能仅仅以拉动经济来衡量,它是一个标志,一个里程碑。

他表示,成渝铁路西起成都,东接重庆,是连接川西、川东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它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四川人民半个世纪的夙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及其驾驭、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而且拉开了新中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序幕,改变了四川交通的格局,对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国民经济的恢复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成渝铁路正式运营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祖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1998年全线路运能力达到2876万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能力的14倍多。

特别是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建成电气化以后,货物列车牵引定数由1500吨提高到2600吨,铁路年输送能力由400万吨提高到1300万吨,极大地促进了成渝经济带的发展。至今,成渝铁路仍是联系成都与重庆及其所辐射的川西川东地区的重要交通干线。

2006年5月1日,连接成渝的另一条铁路大动脉——成遂渝铁路横空出世。2009年9月26日起,和谐号动车正式承担成遂渝城际运输任务,西南铁路迈入高速时代。

老成渝铁路当年通车运营时需要运行近14小时。成遂渝开通后,成都到重庆只需 2个多小时

2010年3月,成渝高铁动工,2015年12月正式运营。这是第三条连接成渝经济带的铁路交通走廊,全长308公里,比老成渝铁路缩短近200公里。

李治刚驾驶火车,长年奔驰在成渝铁路上。他说,他见证了65年来成渝两地间铁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升级,时空距离的不断缩短:从成渝铁路的13个小时,到成遂渝铁路的2个小时,再到如今成渝高铁的1个多小时。“重庆、成都这两座城市,已步入‘同城时代’。作为一个铁路人,我很自豪,见证了国家、时代的发展。”李治刚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邓全伦 特约记者:付世坤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