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涛:抗疫“老兵”再出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5-06 23:01
两年前,民盟上海交大医学院委员会副主委、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医务一处副处长杨之涛驰援武汉,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病房内外日夜奔忙,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作“表哥”;两年后,他马不停蹄,从核酸采样到参与方舱建设,始终奋斗在抗疫一线。
“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杨之涛说。
3月12日晚,还在医院忙碌疫情防控工作的杨之涛接到医院指令,进驻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准备全员近3万师生的核酸采样工作。杨之涛连夜出发到闵行校区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要综合考虑学生老师行走的距离、采样的安全距离、各楼宇疫情现状以及应对多变的气候。”在杨之涛带领的采样团队的精心安排下,校内区域、人员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大类,采样队根据分类设置4-5个采样点,分别检测相应人群,混检联合精准单检,在大幅度提升效率的同时快速定位结果异常人员。“切断传播途径的同时与病毒赛跑,才能最快速地控制疫情。”
3月24日,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转入常态疫情防控阶段时,杨之涛又接到了“出征”的新任务——加入陈尔真副院长和毕宇芳副院长带领的瑞金方舱医院“尖刀连”。“一个方舱平稳运行后我们就换地方,继续加入下一个方舱的建设,所以叫做‘尖刀连’。”杨之涛边说边翻起了日程表:“3月24日到世博展览馆,30日转战新国际博览中心,4月6日晚又到国家会展中心参与方舱建设。”
与在武汉和上海交大的工作内容不同,杨之涛方舱中工作岗位主要是综合协调和医务管理。“在方舱建设阶段,大家一遍遍走过场馆,将医疗、护理、院感流程与方舱的设计和建设以及感染者的生活融合在一起,通过地毯式的检查、清单式的反馈、不过夜的整改,小到厕所的台阶、扶手、洗漱池都不放过,为的是尽可能地为即将入住的感染者创造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条件,为医护人员消除一个一个隐患。”杨之涛说:“每个场馆,‘尖刀连’的队员们都至少走了五六遍。”
“世博展览馆7500个床位,新国际博览中心15000个床位,而‘四叶草’方舱接近50000个床位,还有近10500名工作人员,这应该属于‘宇宙’最大的医院了吧!”如何让医疗队更高效地完成入舱登记、安置感染者、核酸采样、结果判读以及有序出院和转院,是放在瑞金保障团队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杨之涛和护理、信息、院感组成员们一遍遍梳理并优化各项流程:如何让感染者入院前在接驳车上等待时间最短,如何在入院时最快速安置感染者,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采样,如何缩短核酸检测报告的时间,如何正确快速地知晓感染者已达到出院标准,如何应对大批量出院与入院,同时还要保障危重症感染者接受紧急治疗并安全地转院?“每一个环节看上去都很容易,一旦把感染者数量考虑进去,就发现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量身定制的。‘尖刀连’不是最辛苦的,远道而来的医疗队员们、保安、保洁、警察、志愿者、场馆维保方正在用最大的努力维持方舱高效、安全地运转。”
杨之涛还负责方舱的信访工作,“由一天最多60多封,到数量呈断崖式的下降。说明工作流程越来越顺畅,场馆保障也越来越到位了。”
回想这50多天以来的“疫”路之行,杨之涛感慨道:“我们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感染者和医疗队队员就多一分便利,多一分安全,多一分保障,虽然很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久就会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