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视频 | 闲话上海·春节第一次丨年夜饭里的“票证往事”

闲话上海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文君 王幸 张峥嵘

2022-01-31 12:00

80年代辰光,上海人过年,一家门吃年夜饭,圆台面上一镬“全家福”、油爆虾、八宝鸭、走油蹄髈,这点硬菜都是标配。


改革开放初期,马大嫂们都要提前两个号头开始盘算起来,囤各式各样的“票子”用来过年采购。肉票、粮票、豆制品票,还有冻禽票、蛋品票、粉丝票,连得烧菜的黄酒和味精,也要票子。早上四五点钟就爬起来,跑到小菜场里向去排队换菜,最殟塞的就是,排了一个多钟头,要轮着自家了,营业员来一句:后头不要排了,物事卖光了!


好不容易菜买好,年夜饭烧出来,还勿好一顿吃光,要搬进搬出、在亲眷朋友来走人客的辰光,再招待一趟。


1991年11月1日,上海副食品系统阿末一张计划供应的票证“豆制品票”不用了;1993年,粮票也正式停用了,老百姓终于可以“买菜自由”。


90年代中期,乍浦路美食街热闹起来,条件越来越好的上海人,吃到了老早从来没吃过,有得各种风味的美食,短短一条马路上开了100多家酒店、饭店。特别是每年春节年夜饭,假使好订得到乍浦路上的“四大名店”:飘鹰、丁香、珠江、王朝大酒家,葛绝对是属于路道粗,扎台型的事体。


你记忆当中的年夜饭,是啥样子呢?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文君 王幸 张峥嵘 实习生:秦晨 沪语诵读:印海蓉 特约协作:朱贞淼)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