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视频 | 了不起的宝藏·探宝上博㉑弘一法师遗墨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2021-09-30 15: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送别》流传百年,传唱至今,它的词作者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



他是中国最早从事西洋画的先驱,话剧艺术的奠基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首创中国报纸广告画,他的金石作品集轰动一时,书法则被认为是“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



弘一法师书法,前期雄而健、中期秀而雅、晚年澹而清。他的书法,遵循“先篆隶后楷草”的学书步骤,在用笔、结体上食古而化。


当时的书坛,写隶书是一种风尚。弘一法师能写北魏,能写篆书,能写草书,能写楷书,唯独没见过他的隶书。这也折射出他与众不同的个性与审美特质。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曾感叹,“得李师手书,幸甚!”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都是他的门生。


同辈友人夏丐尊是他相知最深的一位。李叔同1912年在浙江师范学校任教,就与夏丏尊共事,历时七年。他曾在自述中提到,在杭州虎跑寺尝试断食并出家,是受到夏丏尊的影响。



1918年夏,李叔同遁入空门前,将自己的作品与藏品、书籍等,分别赠予友人。夏丏尊所得的是他各个时代的墨迹。



上海博物馆馆研究馆员刘一闻比较了弘一法师几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包括1912年李叔同写给夏丏尊的词《高阳台》,以及他50岁左右时所写的佛语,从作品风格上,可以明显看出他的蜕变。



出家前后,弘一在书风上碑帖交合,欲放还收,正如他本人所说:“拙书尔来意在晋唐,无复六朝习气。”50岁左右,弘一在书风上的蜕变已经形成, 使其晚年终成“平淡、恬静、冲逸”的法书本色,达天籁境界。



而去世前两年的作品,在用笔的方法上更精道,气息上更让人感动。“达到了笔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刘一闻说。



皈依佛门后,这位不羁才子一洗铅华,笃志苦行,振兴南山律宗,成为一代佛教宗师。出家后他几乎不再从事其它艺术创作,唯独书法研习不辍。上博馆藏的正是夏氏后人夏弘宁捐赠的百余件弘一法师墨迹。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是弘一法师给夏丐尊的临终偈语。挚友与青灯古佛为伴,夏丏尊曾一度不解。法师圆寂后,他终于释然,写道“宗师一生,为翩翩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


这百余件序列完整的墨迹,书写了弘一法师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那是绚烂后的恬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有他的才情与修为,佛性与慈悲,也有他与夏丏尊“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情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辑: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