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新闻透视:边角料小空间 焕发民生大能量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邱旭黎 杜钰愉
2023-12-04 13:34:49
这些年,随着旧区改造项目的推进,许多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新居梦圆。不过,在老城厢还有不少居民面临着公共空间狭小、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的难题。结合主题教育,黄浦区不少街道,通过盘活小区周边闲置的碎片化公共空间,因地制宜打造一批能满足居民各类需求的小型服务阵地,持续服务民生。
弹棉花的童师傅,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气温骤降,居民们排着队来等着翻新棉花被。居民称:“我们老人喜欢棉花胎,这到外面是找不到的,所以这个点也是蛮好的。价格也是可以的,一条大概一百多块钱就可以了。老旧的、盖了很重的棉花胎膨松了,舒服了。”
生活在黄浦老城厢的居民们,不少至今仍然保持着很多弄堂生活的习惯,然而旧改的快速推进,让区域附近原有的许多便民服务也陆续搬离。了解到大家的需求后,打浦桥街道 腾出了社区服务中心里的门面房,引入了弹棉花、修鞋、磨刀、补衣、理发、家电维修等19项便民服务,推出之后,大受欢迎。
居民们纷纷告诉记者:“理发这里是15元一位,外面美发美容还要贵了,这里是政府好不容易腾的地方。”“我觉得很好很方便,我有几次锁坏了,到这里来修过好几次,这里的小皮匠,原来在对面弄堂里的,现在都集中到这里了。”
政府提供场地、免收租金,让这些小本经营能够持续,摊主们也很乐意有个固定的摊位,对于一些行动有困难的居民,他们也会主动能帮则帮。提供我们的场地是免费的,“尽量帮人家做好,价格优惠点,年纪大点的还要帮他们上门接送。”弹棉花的童师傅说道。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区,如何能尽量为居民们提供需要的服务,黄浦区各个街道就地挖潜、因地制宜,用好社区里的边角料空间,来解决属地居民最急迫的需求。
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陆兴小区,最近第一次拥有了整洁的垃圾厢房,旁边的空间里,还摆上了桌椅、书架和盥洗吧台,老邻居们可以在这里闲聊几句。
陆兴小区公共空间有限,这些年来,为了露天垃圾桶讨厌的异味和蚊虫,居民们投诉不断。有一段时间,垃圾桶甚至被放到了居委办公室里。有没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个垃圾桶难题?工作人员四处走访,小区入口处一个废弃的供水泵房进入了大家的视野。
老西门街道陆兴居委黄婷告诉记者:“它是属于城投水务的,但是因为跨系统、跨部门了,那于是我们把难处上报给街道,街道通过它的层面去跟城投水务进行协商。”
多方协调之下,最终街道租下了这处建筑,并拆除了外围的部分违法搭建,将其翻建为一个正规的垃圾厢房,甚至还根据居民们之前的建议,让这里同时成为了公共休闲空间。
据一位小区居民称:“有个同事到我这里来做客,他问我这个房子干什么的,我说你猜,我说这是垃圾分类的房子,他说不可能,哪有这么漂亮。我说是真的。而且我们不光是垃圾房,还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在里面。”
“在小区里发掘这样一些闲置的空间,这些空间不是为我所有,而是为我所用,大家一起来商讨这些地方怎么弄。”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姚恒衡说道。
通过充分的走访调研,听取百姓意见,同时抓住机会,将属地内的一些问题点位,也进行改善或解决,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黄浦正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半淞园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晓玲表示:“奔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居民全程参与了一些规划和设计,这些都是来自我们居民的智慧。”
打浦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褚巍巍则称:“对于政府来说,更多的还是提供优质的、老百姓更加需要的公共服务。”
近年来,上海持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不断破解垃圾分类、老旧房屋改造、养老等一系列民生难题,持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期待越来越多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不断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人民城市更有温度。
(记者:邱旭黎 杜钰愉 编辑:由由酱)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