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视频 | 我国已实现出土饱水象牙完整保护“零突破”

东方番茄酱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彭晔 游明灵

2023-11-16 18:00

2020年以来,在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超过120枚象牙以及其他象牙制品,创造了象牙出土之“最”,然而埋藏在地下上千年的象牙,出土后含有大量水分,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失水过快,形态会急剧变形,最后变得像干树皮一样酥脆,一碰就碎,因此出土象牙的保护在整个世界上都是一大难题。



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通过对三星堆遗址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存状态、病害机理的探讨,初步厘清了出土象牙的腐蚀劣化机理,实现了出土象牙腐蚀程度定量评估;二是在阐明糟朽象牙劣化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发制备出了适用饱水糟朽象牙文物的保护材料及相关保护工艺,破解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文物脱水加固保护难题;三是探索了糟朽饱水象牙文物保护的科学程序,建立了饱水糟朽象牙长久稳定的预防性保护系统。迄今为止,采用该项新成果已处理不同糟朽状态的象牙标本6根,实现了考古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为考古出土饱水糟朽骨角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贡献了“中国方案”。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介绍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象牙保存现状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祭祀坑出土象牙不同程度存在糟朽、饱水、残缺、断裂、裂隙、变色、片状脱落、表面粉化剥、霉害等病害。病害形成因与埋藏环境紧密相关,祭祀坑的塌陷、挤压,青铜器物、其他随从器物的破坏以及环境等造成了象牙的各种病害形成。四号坑象牙还存在人为的焚烧。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研讨会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绍了三星堆遗址出土象牙现场保护研究成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团队采用红外、XRD、XPS等方法分析了三星堆遗址出土象牙的成分,通过显微CT、SEM、压汞等手段研究了象牙的多层级结构及象牙出土后的失水劣化过程,明确了对出土象牙进行应急保湿保护的必要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