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1″
中国长三角

视频 | “江浙沪第一天路”的含金量有多足?

中国长三角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4-12-28 18:43:21

12月26日上午,伴随G9508次列车从浙江湖州东站发出、G9501/0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发出,沪苏湖高铁由此正式开通运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沪苏湖高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甚至被网友称为“江浙沪第一天路”。


这条高铁跨越了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在长三角是独一家。从线路图上看,它还是一条“横线”,为此不少网友打趣说,“包邮区”终于可以“横着走”了。而这趟“横走”下来,上海到浙江湖州的高铁运行时间,从原来的两小时缩短为最快55分钟。不过,“横着走”的意义却远不止节约时间。



打通长三角轨道交通“任督二脉”


沪苏湖高铁东起上海虹桥站,途经苏州市吴江区,西至湖州市湖州站,全线共设8座车站。线路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型枢纽,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优化上海铁路枢纽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有效疏解沪宁、沪杭铁路通道运输压力,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同时上海西南部新增一条西向“动脉”,浙西北、皖南地区至上海时空距离进一步压缩。


在最新一季的铁路调图中,铁路部门整合了合杭、杭昌、池黄、沪苏湖等在内的8条高铁线,串成了上海南站至上海虹桥站的新超级环线,全程1320公里,旅时约8.4小时,沪苏浙皖全覆盖;此外,还整合了沪苏湖、宁安等4条线路,开通了上海南至上海站的小环线,途经南浔、芜湖、南京、苏州,旅程约5小时。除了今年6月已率先开通的长三角超级环线,这一系列环线的打通,让毗邻的小城市与周边大城市间的人员流动更为紧密,也更方便沿线旅客,能按需“分段乘坐”,大大减少绕行与换乘。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沪苏湖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陈国全表示,沪苏湖高铁通车后,将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型枢纽,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联互通,强力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向湖州集聚。


此前,根据张学良教授团队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市数据局刚刚联合发布的2024上海与全国城市区域联动指数的研究成果,上海的日常人口流动中有76.61%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中湖州仅排名第16位。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湖州成为可在一小时内直抵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城市,跻身沪苏浙皖的“枢纽”。“从‘铁路末梢’到‘轨道上的湖州’,湖州将实现从地理中心到交通中心、发展重心的转变。”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对于湖州而言,这既是角色的转变,也是融入上海、拥抱长三角的重要契机。



“多彩经济带”正在不断着色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是一个时代的新起点。它以交通为媒,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在出行、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湖州每年接待上海游客近1000万人次,占省外游客总数约一半。沪苏湖高铁开通后,每天将有超100辆列车往返于沪湖两地,将为湖州输送更多上海游客。新的文旅生意也将随之而来。湖州文旅部门宣布,乘坐沪苏湖高铁来湖州的乘客,可凭票免费游览指定景点。湖州下辖区县也拿出举措,像南浔就发布了“全域住宿、全景免费”的文旅优惠政策。而从长三角更大范围来看,统计显示,平均每天有超200万人次乘坐长三角铁路,相当于一座城市在常态化“流动”。


“长三角区域本来城市密度就高,背后实际反映出的是地方产业存量基础、人文交往、分工合作关系等。而沪苏湖这条高铁线,宛如一条游龙,搅动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活水”。对此,张学良提出“多彩空间价值”理论:“红色”安全韧性与约束为底线,提出以传统要素深化“橙色”增长、创新要素驱动“金色”增长、绿水青山造就“绿色”增长、文化文明承载“青色”增长、高品质公共服务勾勒“蓝色”增长和区域协同共筑“紫色”增长的增长范式。


更重要的是,随着“轨道上的长三角”不断延伸,一个“环太湖都市圈”也呼之欲出,包括江苏省的常州、无锡、苏州等“苏南三虎”以及浙江省的湖州市和嘉兴市。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今后,当这些城市“交通通、空间通、链条通、理念通”,这对于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长三角来说至关重要。



上海的龙头作用更加明显


上海本身铁路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也借着这次沪苏湖开通的契机,进行了升级。上海南站重新引入了高铁,新建的上海松江站则定位为区域枢纽,释放出来的运力,给虹桥站进一步增能留出了空间。未来,上海松江站每日办理旅客乘降业务高铁列车113列、普速列车77列,列车开行辐射范围覆盖20多个省级行政区,旅客乘坐列车可到达南京、杭州、苏州、湖州、温州、宣城、黄山、芜湖、福州、武汉、南昌等多个城市。


不过,一条铁路所承载的,绝非仅限于输送人和物,背后更蕴藏新机遇和新发展。像G60科创走廊,多个成员城市位于沪苏湖高铁沿线。这个“长三角一体化样板间”得以更好吸引高端要素集聚。沪苏湖高铁的开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交通保障,也促进了高端人才、先进技术和资本在两地间的快速流动。


但是“目前,长三角区域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尚有提升空间”张学良认为,长三角区域必须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上海应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城市治理等方面先走一步、走高一步,为各地提供更多鲜活的、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同时,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和资源要素向各地辐射、溢出,形成更加开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