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美走到谈协议文本,双方更需理性
时讯
环球时评
2019-02-25 12:06:54
北京时间25日上午,中方发布消息说,习近平主席特使、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长姆努钦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延长两天后于当地时间24日结束。双方进一步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围绕协议文本开展谈判,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农业以及汇率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此基础上,双方将按照两国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时间25日早上通过推特表示,他将推迟3月1日上调输美商品关税的计划。他的推文同样强调中美贸易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
从中美双方的表态可以看出,中美贸易磋商已经解决了双方的大部分问题,已经在为双方协议文本进行准备。当然这不意味着双方达成协议已经笃定,双方仍需继续做出努力。
经过近一年的贸易战和七轮高级别磋商,中美终于走到了具体商谈一个贸易协议文本的时候,殊为不易。这个协议文本很厚重,同时它面临与公众见面,获得两国社会的全面接纳。
中美协议文本触及多个重大方面,美方发动贸易战,中方开展坚决反制措施,共同重塑了双方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这个协议文本有中美两国力量的烙印,又融入了双方对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思考。该协议文本实际上对新时期中美经贸关系进行了再定义。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客观上调动了两国社会针对对方最严厉的情绪,相互妥协对双方来说都容易被诟病。双方舆论都希望取得“胜利”,对己方做出的让步十分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议文本最初面对公众时又是脆弱的。
中美双方现在有两大任务,一是把经贸磋商的最后阶段工作完成好,确保协议的签署,不能让整个谈判进程因某个残存的具体分歧卡壳。越是离终点临近,双方的理性和冷静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谁都不该在协议大格局已成轮廓的时候追逐额外的小利,避免额外的不确定性。
此外,中美显然都需做通各自社会的工作,促进两国公众都理解、支持双方最终的相互妥协。要防止两国舆论场的某种偏激主张误导公众对中美协议文本的认识,使它的推行面临困难。
在中国这边,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对贸易战及贸易磋商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和主张都是正常的。这么大的事情,牵动全国,不同行业、企业、个人的利益不尽一致,而且利益还分为当前的、中期和长远的,这些利益的多样性会成为众声喧哗的源头。对于不同声音,除了引导,还需坦然处之。
在过去一年里中美打打谈谈,这对中国民众围绕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利益的理解形成新的洗礼,也考验了中国社会的团结。美方实力比中方强,中国需做出一些让步,关于这一点大多数人是明白的。同时鉴于中方强大的反制能力,美方对中国的坚持和关切也必然做出一些妥协,人们同样清楚。
中国社会是个大的利益共同体,我们的根本和共同利益塑造了主流舆论,一些具体利益和认识上的差异、以及舆论场的一些独特性塑造了舆论的多元性,这可谓围绕中美贸易战舆论的全景。重要的是,人们要有能力甄别什么是主流舆论并且支持这样的舆论不断突出出来,使它们切实成为推动各项事业进步的主旋律。
中美协议文本无法为双方的各种不满和困惑画上句号,但它一旦签署,将成为对复杂中美关系进行再调整的重要里程碑。它意味着中美面对各种问题构建起一条建设性的通道和路线,并将证明两国有能力不被一个难题憋住。合作解决问题,中美总会有收获。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