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视频 | 对比中美俄40年前的战略判断 谁更精准?

这就是中国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03-08 10:14

2021年底,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举行了年度“思想者论坛”,主题叫做“后西方时代”。我们这个世界已经进入了“后西方时代”了吗?如果进入了“后西方时代”,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3月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副院长范勇鹏教授共同就此展开了演讲与讨论。



张教授提到,实际上,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对时代特征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是中国成功崛起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中国模式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四十多年前,我们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客观地分析了国内外大势,纠正了过去我们对时代定位上的偏差,把时代定位从过去讲的“战争与革命”调整为“和平与发展”。


当时邓小平是这么说的,他说,过去我们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现在看来我们可以有较长时间的一个和平环境。局部战争不可避免,但世界大战相当时间内打不起来。我们有可能获得一个比较长的和平与发展时期,一是因为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发展;二是因为谋求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潮流。



那么回头看,正是从这样的一个判断出发,我们制定了中长期战略规划,打开国门搞建设,推动全面改革开放,所以抓住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这样一个非常宝贵的战略机遇。相比之下,那个时候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把时代定性为“在核武器时代,人类生存高于一切”。美国把时代定性为“第三次民主浪潮”的时代。回望这些时代定性、定位,无疑我们的定性、定位更为实事求是、更为精准。我想我们所有人都是这种时代定性的受益者。

(素材来源:《这就是中国》节目组 编辑:刘清扬)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