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到底是为学生减负还是为家长增负?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黄艳琳

2016-12-03 14:58

【视频】侃爆朋友圈:家庭作业咋变“家长作业”了?


自从娃上学之后,如今的家长就练就了十八般武艺。改作业、做手工、做PPT、办小报、办万圣节,另外还得陪读、陪上兴趣班,简直比上班还累。这明明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身为家长,为什么上完班还要做一名家教?甚至有时候孩子的家庭作业根本就成了“家长作业”,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很多作业太奇葩,比如要幼儿园的孩子做高难度手工,要小一生做PPT,这不明摆着成了家长的事儿。这次被媒体曝光的“家长改作业被老师批”事件,无疑戳中了很多家长的泪点。

报道截图。


身为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父亲,律师方正宇直言心累,尤其在新技术的辅助下,家校合一的模式又得到了推进。方律师说“现在除了传统家校联系册以外,还有可能这种作业直接网站上就能查到,微信群里就能看到,换句话说,站在我儿子的角度来说,我挺体谅他的,挺痛苦的,想瞒什么也瞒不住。”

而长期从事小学学生工作的另一位嘉宾,东方小学学生处主任齐悦就表示,许多网友在面对这起事件后,第一反应就是“这难道不是老师的分内事吗”?但并不能这么简单下结论,“如果原本应该这个作业是老师批的,然后带回去让家长给批,有这样事情发生的话,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就作业本身而言,我们值得探讨一下,到底是老师的分内事还是孩子的分内事,这个很重要。”齐悦指出,“中国教育的边界模糊是一直有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只是布置作业让家长检查一下,家长觉得,怎么只有这类形式,但如果作业形式丰富了,家长又会觉得这个臣妾做不到,实在太难,所以这个边界始终是在摇摆和模糊的。真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到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节目组也就此做了一个小调查——小学老师让家长改作业,各位怎么看?结果,46%的网友觉得“这并不是个例,早已是幼小的惯例”。33%选择“教师还能掌握孩子的情况吗”,21%选择了第三个选项“到底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长作业”暴露出时下“教育拼家庭”的现状

方律师认为,时下幼儿园或小学布置家庭作业的做法,其实很多老师心理明白,学生不可能独立完成,肯定是家长做的,但老师至少测试了这个家庭是否重视教育。

方正宇: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拼的就是家庭,不是简单的说你家有多少钱,而是说你家在儿童的教育上,作为家长,能够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可能有些时候家长想法,一分产出有一分回报,我现在多花点时间帮我的孩子能够成才。但往往是一个类似恶性的军备竞争,有句话大家都熟悉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当这种情况变成了从众心理引发的潮流,身为教育者的齐悦就表示自己不赞同,自己更愿意放开,让孩子自己去锻炼自己。

齐悦:我觉得现在我女儿在幼儿园,她自己去做一些作业,她自己去画,画成什么鬼样子都不要紧,这就是她原生态的东西,我看到很多的家长做的,比我们漂亮的多,那是家长画的,一看就是大人画的,我觉得反而失去了这个作业本身的意义。

方正宇: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教育的现状,家长有些时候不得不参与,自己也觉得可能有些问题,是不是我们对这个教育过分投入了?但问题是如果有一家人家抢跑了,你愿意你的孩子落后吗?不愿意,你也抢跑,那么结果所有的人都把这个跑道前移了。甚至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一部分的孩子成为受益者,因为抢跑你的天赋更加能够展现出来,但是另外一些孩子,甚至另外一些家长成为了牺牲品。

方正宇。


提倡“减负”本好意,贯彻却不容易

社会上这种“教育拼家庭”的现状,早就引起了教育部门的关注,所以近年来,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学校要开展素质教育,尤其幼儿园、小学要给学生减负。全国很多地方这两年都规定,一二年级不准布置书面作业,上海则更早,从2008年就开始执行这个规定。但现实却很纠结,不少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群里依然曝光着孩子每天要做很多作业,而且不只如此,家长还带着孩子校外上辅导班。

齐悦:这是规定一二年级不能有书面的回家作业,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当这个文件出来的时候,我们学校宣布这个要求的时候,很多的家长很不满意,他觉得一二年级怎么可以没有作业,你们老师在干什么,是不是为老师推卸责任,从此以后你们老师干什么?老师作业都不批了,你们老师干吗,所以最有意见的是家长你知道吗,特别有意思。

方正宇: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作业,是一种减负,但我这里有一个呼吁,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千万千万不要再减负了。每一次对学生的减负几乎都意味着对家长的增负,我们自己有感受,因为很多时候都说,这个东西我们学校里是不教的、不让做的,但是现实是什么?我刚才说了在那个跑道上,别人家都学了你也必须学,家长就只能花钱到社会上民办教育机构去花钱。

齐悦:我原来刚上班,是一个数学老师,那时候一直被人质问,你看看中国的基础教育多Low,一天到晚除了计算题,就是应用题,你看看人家国外,小学孩子学数学应用题,人家就给出一道题说你给自己的房间装修,用什么材料,用什么东西,这就是一道很好的应用题,然后很多的家长拍案叫绝,这个好,这才是国外的素质教育。但你说国外西方的东西一定是好吗?比如说像美国这样的国家,他在底层的这些,本身做的就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可能是一些中产阶级做的,这些人将来培养出来是要进500强的,所以西方的素质教育其实是一个分流的教育。但是在中国,其实中国的基础教育承受很大的压力,托着一个很大的船一起往前走,不管你行不行,大家跟着一起走,然后每个人都跳出来说,这个教育不好。但是当真正我们中国的教育开始素质教育这样做的时候,家长又是一片骂声,这个不好,这个增加家长的负担。

方正宇:其实素质教育理论上肯定是个好东西,实践中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素质教育的人能不高考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多数人,我觉得还是像我这样,你离不开应试教育的目标,只能说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里边,加入一些素质的元素。


“家校合一”不应错位 沟通更重要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当下,2005年提出的“家校合一”是教育部门的一项指导意见,被学校广泛采纳,也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路。但这次被媒体曝光的“家长改作业挨批”事件,却让很多网友、家长指责“家校合一”徒有虚表,更有媒体评论认为,应该给学校一份“家校合一”的负面清单,梳理清楚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嘉宾齐悦就表示,自己就遇到过一个转学生的父亲不让孩子来上学了,家访才知道,这个孩子跟不上,于是父亲打算在家里给他加快速度,而完全放弃了学校里集体教育的机会,这就是一种“家校合一”中错位的情况。

齐悦:我当时就跟他讲,其实孩子回到学校,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接受这个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要融入这个集体,这对孩子成长是很有效的。前两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说现在的家长不像家长,老师不像老师。因为现在说,家长要成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然后对老师说,老师要像父母一样去爱孩子,这里面是有家校融合在一起,但是如果你都是往这个对面去做、去要求的话,其实角色错位了。

齐悦。


方正宇:相比“读书无用论”那个时代,现在重视教育一定是件好事。但是当你重视过头以后,实际上这幅担子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挑得起来。我们说错位也好,或者说负荷也好,就出现那种情况。这个担子最终还会压到孩子的身上,的确孩子也是不堪重负。

齐悦:有人说老师像“魔鬼老师”,但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像“刺猬家长”一样。家长的防备心是为什么?老师和家长的想法是一样的,是要培养孩子,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沟通方法上的问题,我觉得要沟通,所以家校联合起来沟通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