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视频 | 呕吐、过敏,你家孩子正在玩的玩具可能有毒!

叩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予雪 子向 实习记者 人羽

2021-03-13 16:52

“史莱姆”是超轻黏土、水晶泥一类玩具的统称。因其颜色鲜艳、造型百变,近年来在儿童当中十分流行。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史莱姆”被称为“解压神器”,相关的视频播放过亿次;在某电商平台,该品类销量最高的店铺已有1.3万人付款。然而,不断有家长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接触这类网红玩具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一位来自广西柳州的母亲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自己从网上采购了超轻黏土,女儿玩后几小时就出现了过敏反应。“医生说是荨麻疹,我感觉应该就是超轻黏土的问题。”



近年来,儿童因接触或误食这类玩具而引发中毒现象的新闻屡屡被爆出。江苏宿迁一名12岁小学生曾因误食“水晶泥”而中毒入院;广州一名8岁女孩和一名1岁男孩,也因误用装过水晶泥材料的杯子喝水而出现呕吐等不适症状。


风靡校园的网红玩具一直在危害孩子们的健康,然而,家长们对此警惕性并不高。看看新闻Knews记者对家长进行了随访,几乎每一名受访家长都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由于史莱姆“颜色比较好看”、“看起来没有什么危害”再加上能帮助孩子锻炼手工能力,都曾为孩子购买过“史莱姆”。



儿童受到伤害的案例就摆在眼前。那么,这类玩具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商家是否知情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走访了多家玩具店,就连商家自己都说,这类玩具不安全,并称“给小孩玩,你还是不要买了”。


在走访中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部分玩具生产厂家为了吸引孩子,甚至将外包装设计成了饮料和零食的样子。这一类被称为“假水”的玩具,流动性比普通水晶泥更好,因此在孩子们中间最受欢迎。商家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做了演示,称“像雪碧一样的”、“口香糖似的起泡胶”是现在“小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卖得很好”。是否涉及产品包装侵权尚且不论,这样的设计,无疑大大增加了低龄儿童误食的风险。



这类网红玩具中到底添加了什么物质,又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从不同渠道购买的13件样品进行了检测。参照欧盟标准,黏性玩具中硼元素的含量不得大于300毫克/千克。检测专家表示,这13件样品中,凝胶产品不合格的比例是80%,液体类样品不合格的比例是75%,硼元素含量远远超过了规定的限制。所检测的样品中,产自浙江义乌的“朵发”、江苏阜宁的“南北兄弟”和河南新乡的“昊锐”等品牌的水晶泥,硼含量超过欧盟标准1.5倍至5倍。一款“三无”产品的“假水”,其硼含量甚至超过欧盟标准16.3倍。


大量添加硼砂,正是儿童接触或误食该类玩具后出现过敏,甚至中毒反应的最大原因。专家表示,硼砂是一种工业粘合剂,可溶于水,毒性较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颜崇淮表示,儿童在接触硼砂类产品时,“(皮肤)破损的地方可能会少量吸收”;而不慎误食后则会造成严重后果,“对肝脏损害可以引起肝水肿,对肾脏损害可以引起肾衰竭,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所购买的13件样品中,有9件可查询到商品产地,其中4件来自浙江省义乌市。为此,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以批发商的身份前往义乌,试图揭开“史莱姆”大量添加硼砂背后的行业内幕。在义乌的玩具工厂和商贸城,厂家均表示,目前低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几乎没有什么厂家愿意生产。


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厂家还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透露了市面上的“史莱姆”硼含量普遍偏高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要生产低硼产品,成本就会很高。“比原来的价格至少贵30%”,有的甚至表示“价格差了一倍”。此外,低硼产品保质期只有半年,而且手感观感都“欠佳”,颜色也不够鲜艳,生产低硼产品不会“像现在那么好卖”。再加上生产低硼产品工艺更加复杂,对厂家来说是不合算的。


在看看新闻Knews记者调查过程中,硼含量的“欧盟标准”被频频提及。而事实上,我国早在2016年就对儿童玩具的安全性出台了强制标准。国标GB6675.1基本规范当中明确规定,“玩具所暴露出来的化学物质不能给人体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然而,面对国家标准,利欲熏心的商人不惜铤而走险。在记者走访过程中,有厂家甚至建议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先做几个低硼产品打样送检,通过检测之后,再批量生产大量添加硼砂的产品,以牟取更多利润,并称“想要卖的话就要做得不符合标准一点,卖的时间会久一点”。


对于这一行业的暴利,厂商也毫不讳言。一罐200克的水晶泥,成本只需要不到一元钱,但在市场上的价格则翻了数倍。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知名电商批发网站上看到,成交量上万的店铺,即使订货量超过一万盒,每盒售价也要近10元。



本该给童年带来快乐的玩具,在利益的驱使下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凶手”。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对玩具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也要提醒家长,在购买此类产品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予雪 子向 实习记者:人羽)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