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视频 | 义务为民服务70载 这位“上海好人”走了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柳依

2019-08-20 18:08

在嘉定,由陈纪文先生创办的"陈氏推拿"几乎家喻户晓,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有人慕名前来。更令人敬佩的是,整整70年时间,陈老先生始终都是义务服务,分文不收。8月17日,89岁高龄的陈老因病去世,今天上午,许多曾经受益于陈老的病人们自发前往嘉定殡仪馆,送陈老最后一程。



“我一看到陈老去世的消息,我就心很懵,早饭都没吃,那么好的医生,真的很少很少,陈老一路走好。”

“"陈氏推拿"总是有人来,陈老就把每一个人都看好之后才下班,真的很伟大 。”


来者中有不少曾受益于陈老 义务推拿的患者或家属。斯人已逝,但老人的技术和仁心仍然有口皆碑。


“一直推了十几年,现在好了,现在我好了,我媳妇又不好了,又要叫陈老推拿,所以我们非常感动的。”

“十几年了,总不忘记陈老,他人实在太好了,免费给我儿子推拿,腰都推好了。”

“有一句话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是一辈子做好事的人不多的,陈医生就是这样的人。”



陈纪文,1930年出生于嘉定区西大街,10多岁时从祖母手中接过家传推拿医书《按窍》,开始钻研推拿术。1949年,19岁的陈纪文在厂里上班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开起了推拿馆,免费为街坊邻居们推拿,从那时起,他从未停下过助人,却从没有收人一分钱。


陈纪文长孙陈善誉告诉记者,春节大年初一,爷爷都不休息,从我懂事开始到现在,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到外面逛街,或者自己出去玩,都没有的,一生全都扑在他的推拿事业上。


因为手艺好,陈氏推拿的美名逐渐传播开来,作为对陈纪文为邻里义务服务的肯定,嘉定区政府还为他在桃园社区找了一幢两层小楼作为推拿馆,而陈老退休后,越发将义务推拿变成了自己的事业。2015年,他的事迹被电视台报道后,来找他推拿的人一度爆棚,当时,老人已年过85岁,却依然竭尽全力 延长服务时间,接待每位来访者,甚至还把两个继承他手艺的儿子也叫回来帮忙。


陈纪文二儿子陈维宁说:“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坚持的情况下,一直我和兄弟支撑着,单位和政府都特别支持,每个下午单位都放我出来。”




推拿馆里这整整一面墙的柜子存满了卡片,记录着近30年来每位患者的情况,谁哪里不舒服,陈老都会仔细备注,其中不乏从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慕名而来的人们。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父亲不图名不图利,只有解决了病人的痛苦,这才是父亲最大的高兴,最大的幸福,陈纪文二儿子陈维宁说道。



推拿馆里这层层叠叠的锦旗,诉说着人们对于陈老的感谢。


“这是千金万金买不到的,这鼓励了我,我应该把我的有生之年,哪怕再短暂我也要拿一份力来为大家做一点事情。”----陈纪文


陈老曾说不要求子女都要学医,只要他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生之年有所作为。正是在父亲几十年如一日 无私奉献精神的熏陶下,如今,他的两个儿子都无怨无悔 接过了免费推拿的接力棒,用这门家传手艺为他人服务。


陈纪文长孙陈善誉说:“帮助别人这颗心在我们整个家庭里面已经扎根了,看见自己有能力的,肯定帮一把扶一把。”



泛黄的笔记本,端正的字体,写着陈老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我信奉人生价值在于你对社会和人们的奉献,是否人们对你的作为认可,肯定你存在的作用,这是我追求的价值准则,终始不渝,奋斗毕生。


“如果到社会上只是为了索取而来,只是为了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活得好一点而来,最终你就是活一百年,死了就是死了,我觉得没意义,我能够做好,就为大家多做点。我做到做不动,做到不能做。这是我死得其所。” ----陈纪文


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陈纪文老先生却用他的毕生,践行了"奉献"两个字。他的推拿馆,将由他的儿子继续运营,义务为大家服务,他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也将由此不断传承并发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柳依 实习编辑:杨宇昕)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