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立下规矩,才能长远发展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6-10-06 10:36:00
如今,网约车已经成为很多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对很多用户来说,网约车的体验还是不错的,打车方便、便宜。但是,个人体验毕竟是有限的,也未必能代表整个行业的真实情况,也未必能认识到网约车的风险所在。
比如,近日,全国多地打车软件用户疑似遭遇了“幽灵车”:车子还没有到达接单地点,软件就显示“开始行程”,并且行程在短时间内结束,直接扣款。根据记者的调查,看似洋气的网约车,其背后乱象丛生,不提供完整材料就可注册“优步”司机,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前不久,南京的黄小姐被网约司机一路劫持到浙江台州,期间司机不但用匕首抵住黄小姐的脖子,还在获得其信用卡和支付宝密码后喂其喝下安眠药。
所以说,网约车乱相就该整顿,经营、准入也必须规范化,这是人命关天的事,容不得推给“市场机制去淘汰”。
在目前舆论场里,似乎有了一种“思维定势”:网约车就是好的,出租车就是坏的;网约车代表了新科技、新经济、新文化;政府要求网约车规范经营,那就是“打压”互联网创新精神、共享精神,就是计划经济的思维附体。有的人要的就是网约车的“无拘无束”,平台不对司机承担责任,司机不对乘客的安全承担责任……
这种把网约车当成“精神图腾”来膜拜,本来就是一厢情愿,完全无视了中国社会的现实,以及网约车的多方博弈中乘客的切身利益。
去年12月,上海市民曹小姐约的优步网约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曹小姐撞击到前排座椅头枕,医药费花了8万余元,甚至存在面部毁容情况。事后,交警认定李某负全责,但李某把责任全盘推卸给了“优步”公司,对曹小姐不闻不问,逃避责任。最后是执法部门为曹小姐讨回了公道。
很多人喜欢网约车的“便宜”,如果“便宜”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支付技术的进步,那才能促进社会的福利。但是为了“便宜”,就不设计门槛,让任何人能进入这个行业,又不对司机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路况培训,搞得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打网约车都要冒生命危险;甚至把之前出租车承担的对乘客的安全责任全面逃避掉,这种“地沟油式的便宜”不要也罢,也无法体现“互联网+”的进步所在。
整体来看,网约车不是洪水猛兽,既盘活了社会闲置资源,也激活了饱受诟病的出租车行业,这也是国家出台网约车新政,引导这个新兴行业走向规范经营的原因。网约车到了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了,必须实现规范化经营,行业准入、司机培训、对乘客的安全责任等等,该有的规矩,都该立起来。有了规矩,才能长远发展。
消费者不必对网约车企业一厢情愿、谬托知己,以为网约车公司就是代表乘客的利益,就是在和旧机制做“抗争”。任何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也是在监管的约束之下展开经营的,如果缺乏外部压力和监管,企业就会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出去,受伤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网约车已经过了“野蛮生长期”,这几年的迅速发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该规范的就必须规范起来。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从不排斥新生事物,但是,规范经营、乘客安全等是底线所在,也是该有的规矩。(作者:申平)
(编辑:施荔)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