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耶路撒冷三千年》:凡走过都留下痕迹
看书
看看新闻knews作者 何婕
2017-01-22 08:24:27
《耶路撒冷三千年》
这是一座太特别的城市。
然而这特别的背后,是几千年纠缠不休、刀刀见血的历史。
大卫与所罗门的王国以及以色列与犹大王国 1000.BC-586BC
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地方,是每个与其有关的人都想为它进行注解,都会将其放入自己的想像,一有机会,就要将想像变成现实,将注解刻进它的肌肤。耶路撒冷正是这样一个地方。数千年来,统治者换了一拨又一拨,耶路撒冷每次都会变成(或被强行变成)一张白纸,任由统治者在其上作画,等待被下一拨统治者抹平,而下一任统治者继续在上面作画,再被抹平……每一代胜利者或失败者的痕迹都留在了这里,“每个土层的沙石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群”。
耶路撒冷的建筑(尚存的或已经消失的)简直就是历史的活见证。
鼎鼎大名的所罗门圣殿是以色列国王所罗门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建造的,代表了当时以色列人以及周围地区各种手工艺的最高成就,然而当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耶路撒冷之后,跟整座城市一起,所罗门圣殿被毁了,不过当波斯王国灭了巴比伦之后,国王居鲁士又下令鼓励犹太人重建圣殿。波斯最后被马其顿所灭,马其顿又被罗马取代。所罗门圣殿在千年后曾在犹太的希律王时代被重建,人称“希律圣殿”,据说其辉煌耀眼胜过了所罗门圣殿,但最后还是被罗马人所毁。
一方面圣殿是宗教的象征,所以每一任胜利者,如果宗教信仰与圣殿代表的信仰不同,必须要对它下手,另外,由于圣殿地位极为特殊,所以也拥有来自各种进贡者与朝拜者的极大财富,这使得每次外来者都可以从圣殿获取财物支撑。
历代帝国疆域与耶路撒冷
曾在史料中存在的圣殿现在只剩下遗址或基石,而几大宗教的统治者陆续在耶路撒冷留下了各自辉煌的建筑,这些建筑至今仍能见到。
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开启了拜占庭盛世,他的母亲海伦娜在耶路撒冷造了三座著名的大教堂,分别是耶稣升天大教堂与艾琳娜大教堂,尤其重要的是第三座,圣墓大教堂,因为地处耶稣蒙难处,所以被基督教视为圣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者阿卜杜拉·马利克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岩石圆顶清真寺,是最为重要的伊斯兰教早期建筑,而他的儿子则建造了另外一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是除了麦加与麦地那之外,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这些著名的建筑在历次战火中都曾被征服者不同程度破坏过,但每当政权重新回到这些宗教手中,就一定会重新修缮一新。
每次入侵或战争,被毁灭的远不止是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还有城里无数的生命,数不清次数的屠城之灾,史料都显示有成千上万人被杀害,被杀害之人情状之惨,史料里也有清晰的记录。
不能说每次战争与宗教有关,但很大一部分还是有关联。每一次攻占与抵抗,城市当然难以自保,甚至某种程度上,要彻底占领耶路撒冷,除了战争中的杀戮,战后也必须延续残酷。耶路撒冷孕育了三大宗教,犹太人的《圣经》里有它的名字与传说,耶稣在这里升天,基督教由这里发端,穆罕默德心心念念要来这里朝拜。各自的宗教滋养了各自的民众,因为信仰不同,胜利者常常要求战败者改变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接受胜利者的宗教信仰,结果自然是有人接受有人拒绝,而那些拒绝的就会面临被杀的风险,“耶路撒冷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
20世纪初的耶路撒冷
杀戮之多,以至于往往胜利者在开始执政后,必须得颁布相对温和的法令,甚至鼓励外来移民或者鼓励当地人生育,不然实在不能提高此地的人口数量。
即便如此,当这座城市从战争中喘过气来时,一代又一代人,仍然在这里繁衍,创造短暂安稳的盛世,而四面八方的人,依然会追寻自己的信仰而来。历史总有兴衰,王朝总有更替,等待民众的,可能是又一轮剧烈的社会震荡与变革。
耶路撒冷的历史太长,故事太多,每一条线索走进去,都是一段大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面前,人类非常渺小,但又很重要,怎么书写新历史,其实是在当世人手里。在耶路撒冷的历史上,并不是每一次交替都那么残酷,有一些王朝交界处,不同教派之间曾经平和共存、互相礼让,说明耶路撒冷的历史并非只有冷酷,也有过不少温润的光芒,正是这样的光芒,给人希望,让人们始终相信,和平共存、尊重差异的时代会来临。
后记
(看看新闻Knews作者:何婕 编辑:傅群)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