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高水平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聊+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1-08-16 16:02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要医改任务,特别是被称为国家队的大医院,更是肩负着率先垂范、引领方向的重任。本期《医聊大咖说》我们有幸请到了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教授,来和我们谈一谈他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郑军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兼党总支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党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
强基固本筑牢战斗堡垒
主持人:郑书记,去年武汉疫情发生的时候,您是作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领队驰援武汉,您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郑军华:我们是在2020年的大年三十,受上海卫建委的指派,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到了武汉,支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我们后方的支持下,经过67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回到了上海。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武汉保卫战能够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感受到,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特别是伟大抗疫精神,是武汉保卫战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主持人:您之前是市一医院的副院长,现在是仁济医院的书记,您的工作侧重点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郑军华:我原来是以行政工作为主,主要是主管医疗业务方面,在十多年的医疗业务工作过程中,我对行政工作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受到组织的委派来做党务的工作,这的确是个新的课题,但是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党委的作用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决策、管大局、管方向、促改革、保落实。我们所有的党委工作都是围绕着医院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的,所以党务工作讲求三个融合:与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学术活动、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从而带动医院的全面发展。
主持人:您的抗疫感受对您现在的工作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思考吗?
郑军华:我觉得这一次抗疫的过程中,让我们去思考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要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医学方面,特别是学科的建设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以及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建设,这对于我们下一轮的医改过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推行“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党建”的理念,积极引导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高学历或高职称优秀青年医务人员向党组织靠拢,构建党建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党建与学科建设齐头并进”的目标。
立心筑魂汲取奋进力量
主持人:“十四五”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医院高质量发展,我们是如何将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和党组织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仁济医院有什么亮点和特点可以跟大家分享?
郑军华:我们的党建工作是跟医院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也提出了一个愿景,要建立思想和文化的动力源,把我们的党建工作与建设亚洲一流标杆医院相匹配,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的一流的医学中心相匹配。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条主线,就是要把党建科学化,建设4个平台:党建工作平台、信息化平台、干部平台和文化支撑平台。
第二,我们对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是医院主要工作的推进者、学术活动建设的践行者、健康中国的参与者、正能量的传播者和终身的学习者。这些都是围绕着医务人员如何跟国家的目标、上海市的目标以及医院建设的目标相结合,来推动支持我们相关的工作。所以我们提出来三个融合:与我们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我们的学术活动相结合,与我们的精神文明相结合,我想对于我们医院的党建工作围绕着中心工作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第三,我们要建立互联网党建云的工作,我们要建立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党建工作圈。对于我们医院,要做思想引领、队伍引领、制度引领、品牌引领和文化的引领,让党员在这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们组织的力量。
仁济医院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文化。仁济有着177年的历史,沉淀着很多红色的基因和红色的血脉。我举两个例子可能大家就比较了解,第一个是我们在1927年1937年,一位叫陈庚的大将他在战争中有两次腿部负伤,在我们医院华人的第一位副院长牛惠霖和他的弟弟牛惠生教授不懈的努力下,才保下陈庚的腿,在当时的医疗技术上可能是要截肢的。陈庚将军也在后续的革命工作中顺利地完成他的一些任务,我们两位牛院长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们医院也是上海市最早的医务系统党小组的成立者,医院有一位叫左英的护士,她在抗日战争的时期参与医院三人的党小组,最后参加了革命,作为上海市卫健委系统的党组书记和我们的人大副主任,在她去世后又成立了左英奖,奖励在临床一线做杰出贡献的护理工作者。当时这个党组织只有三名党员,而我们目前有2090名党员,应该说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我们通过这些红色基因、红色血脉来教育我们所有仁济的员工,要更好的跟着党走,跟着国家发展,跟着国家的命脉,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来实现我们的理想。
主持人:仁济医院有很多院区,包括东南西北院区,再加上还有肿瘤研究所,那我们怎么能够把这么多的院区进行一个同质化管理?
郑军华:对于目前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上海市卫健卫生系统的发展策略,多院区是一个方向,同时促进医疗和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非常重要。仁济医院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院区以及上海肿瘤研究所,那么如何促使多院区的均衡发展,来保证医疗服务同质化、一体化,是我们思考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去年的10月份,南院正式归于整体以后,学科的一体化发展,包括垂直管理和点面的结合,是医院的一个重点方向。我们同时强调学科的差异化发展,每个院区都有每个院区的一些特点,来促使整个业务能够满足各个院区周围的百姓和外地患者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学科的布局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学科的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政机构来进行垂直管理。通过近一年多来的实践,南院整个临床的业务水平能力,特别是学科方面有了比较快速的进步。该院区的CMI指数,也就是一些疑难病人的指数,与其他院区比较接近了。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与浦东共发展
主持人:您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对于普通的患者来说,就医获得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军华:医院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的。那么医院在改进服务流程,改进人文服务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说以人工智能赋能来提高我们信息化的水平,特别是上海在强调7个场景方面的服务,比如信息化的服务,确实让我们的病人在医院里面能够感受到这几年医改的成果。预约系统可以让我们病人在家进行挂号,在家可以查阅检查结果。而一些常见病慢性病,我们区域之间是联合的,患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挂号,药品也能送到家里来,这些都能让病人感受到信息化给我们的患者带来的便利。
其次,在分级诊疗方面,我们和区域医联体之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与浦东的很多相关的医院和社区形成了紧密的医联体。大家比较关心的是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的建设,我们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在整个上海的区域里,特别是在浦东形成了互联网的机制,一旦有胸痛病人到医院里面,就能够跨过很多的障碍,使病人得到尽快救治。
第三个方面就是在人文服务方面,我们有177年的悠久的历史。建国早期,我们的院长就已经形成了医德十二条,现在读来,仍然能指引着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特别是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能。仁济有4个字叫仁术济世,这是我们仁济177年的魂。我们通过这些文化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使医务人员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让病人感受到医疗服务为他们带来的切实体验感,这也是我们最近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最近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了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那么咱们仁济医院在这个里面要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郑军华:我觉得,浦东的开发开放确确实实引领了上海的一些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的面貌、新的气象。仁济医院也非常感谢浦东这一片热土,因为在20年之前,我们也是作为上海的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东进到了浦东。20多年的发展,仁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仁济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仁济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进入到快速通道。这次中共中央也提出了开发开放浦东30年以后的一个新的征途,就是形成一个特区,要引领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一些文件,也感受到了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我们也要做医疗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浦东这片热土上与浦东共成长、共发展。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就医的“烦心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必须把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也希望仁济医院步步坚实、宏愿成真,为浦东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上海建成全球卓越城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现仁济荣光。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