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艘浮吊驶离上海港,黄浦江浮吊作业成为历史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刘岚
2017-04-25 16:21
4月24日晚上21时40分,随着最后一艘浮吊“皖含山工133”正式撤离上海,历时4个月的黄浦江上游浮吊整治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浮吊作业,这一曾经在黄浦江上盘踞多年、数量庞大、喧闹一时、蔚为壮观的传统作业方式,正式成为黄浦江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历史。
黄浦江上游浮吊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内河港区配套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浮吊承担了黄沙等建材中转过驳的角色。截止2016年底,黄浦江上游浮吊总数达到196艘,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是本市及苏南、浙北地区黄沙建材的主要转运水域。但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浮吊对黄浦江通航安全、沿线桥梁管线以及饮用水源安全的影响也日益显现。由于浮吊占用通航水域作业,造成江面变窄、通航环境复杂,近5年来共造成水上交通事故22起,其中沉船15艘,死亡11人。
同时,三分之二的浮吊位于本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更有17艘浮吊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溢油、危化品泄露等次生灾害,将对上海市民饮用水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随着上海对黄浦江两岸规划功能的调整,浮吊作业也正在成为黄浦江转型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为彻底消除城市安全重大隐患和饮用水源污染风险,2016年12月30日,上海市交通委会同海事、公安、环保、水务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禁止在黄浦江及其支流设置浮吊设施的通告》,正式启动黄浦江上游浮吊整治工作,要求现有浮吊设施必须停止违法经营活动,并于3月20日前主动退出黄浦江。青浦、松江、闵行三区政府,以及上海海事局、市交通委作为整治责任主体,按照各自管辖范围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和耐心细致的劝说,得到了很多浮吊业主的理解。但同时仍有部分业主怀有抵触情绪并心存侥幸,在主管部门2月15日叫停浮吊违法作业后,仍乘深夜偷偷违法作业。为此,市交通委会同海事部门自长江至黄浦江全境对大型砂石料船舶采取管控措施,实行大型船舶进港报告制度,24小时设置船舶报告线和拦截线,只有列入码头靠泊计划的船舶方予放行,并限定在6时至18时进入黄浦江,且全程开启AIS。同时,交通、海事、公安部门还联合将涉嫌违法作业的浮吊拖离了作业水域,并在黄浦江全境设置了8个撤离等候区,对撤离前的浮吊实施集中停泊和看管。一系列管控措施和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违法作业现象,确保了浮吊整治工作的局面可控。
为推动浮吊设施按期退出黄浦江,各整治责任单位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浮吊业主明确去向、尽快撤离。由于很多浮吊专为黄浦江水上过驳而定制,离开上海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作业场所,各海事部门就专门在船舶交易网站以及对外地海事机构发布信息,吸引各地买主来上海购买浮吊或者单独购买吊机。对于已经老旧的浮吊,则帮助联系周边的钢材市场和相关船厂,撮合双方按照废钢进行拆解买卖交易。对暂时不愿交易的浮吊,考虑到船舶和船员主要来自江苏、安徽两省,市交通委和海事部门专门与长江海事机构以及江苏、安徽两省交通运输厅取得联系,商洽支持这部分浮吊返回船籍港。江苏海事局在长江江苏段设置了指定停泊区,便于浮吊返乡后临时停泊。为了保障浮吊撤离安全,降低撤离拖带成本,海事部门还广泛联系周边拖轮企业,确保足够的拖轮对无动力浮吊进行拖带;同时由沿途海事机构对浮吊撤离实行分段护航,确保安全抵达目的港。
作为上海“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内容,浮吊的全面清退净化了黄浦江上游的水域空间,改善了原作业水域的通航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岚 实习编辑:祝闻豪)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