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 《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巴黎恐袭后的日子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何婕
2016-11-27 09:57:41
《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这本书于今年11月在国内出版,书名依旧沿用了安东尼·莱里斯写于恐怖袭击发生第3天的一篇短文的名字,作者在书中讲述了袭击发生后数日内的生活变化,他与他年幼的儿子如何相依为命,彼此温暖,度过有生以来最大的难关。
恐怖袭击发生时,作者的儿子才17个月大,他等待妈妈给他讲睡前故事,等待妈妈唱歌、安抚,然而一切都没有再发生。在新闻里得知妻子所在的音乐厅遭遇恐怖袭击,安东尼陷入了极度的紧张,与家人立刻进行了疯狂的寻找,却没有结果,在焦急等待后,他等到的是妻子在恐怖分子机枪的疯狂扫射下已经遇难身亡的噩耗。
天塌了。 三口之家顿时失衡。作者说,得知结果后的那几天,自己如同行尸走肉,只有思考的力气,连把思考的内容化成语言,都非常费劲,张不了嘴,也说不出话。可能任何一个曾经面对至亲离世的人,都能体会那种崩塌的感觉,更何况,这次死者不是生老病死,而是倒在恐怖分子的枪下。这种愤怒与痛苦难以言表。
但是他还要为自己的儿子坚强起来。毕竟,这是一个才17个月大的孩子,没法让孩子所谓“一起面对”,除了全身心地呵护他,没有别的办法。安东尼学会了陪孩子吃饭、哄孩子睡觉、给孩子换尿片、帮孩子剪指甲,一切过程悲伤而机械,但是照顾好一个新生命,大约是此时撑着他的唯一信念。尽管他精疲力竭时也会痛哭,尽管在儿子手指着妻子照片时他也会悲从中来,但是在巨大的孤独与悲痛中,他已经下定决心,不能输给它。
正如他在恐怖袭击发生第3天的那段题为《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的文字所写:“我们只有两个人,我儿子和我,但我们比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军队都强大。而且我也没有太多时间留给你们,我得去陪就要从午觉中醒来的儿子。他刚满17个月,他马上就要像每天那样吃下午点心,然后我们要像每天那样一起玩,他的一生,这个小男孩将以他的幸福和自由羞辱你们。因为,你们同样无法得到他的恨。”
这本书的译者说,恐怖袭击发生后,巴黎市民或赶到现场,或敞开家门,在互联网上公开自己的电话号码与住址,全力帮助在袭击中受伤或无法回家的人。在每个袭击地点,到处都贴满了“我们不怕”、“吓不倒”等纸条——害怕,没有弥漫也没有控制这座城市。
安东尼照常带儿子去托儿所,在那里,他得到了加倍的关怀,在一段时间里,其他妈妈自愿轮流承担起了照顾他们饮食的任务,每天都会精心烹制美食让他们带回家,今天是这家的菜,明天是那家的菜,只是希望孩子能够继续吃到带有妈妈味道的家常菜。尽管这些菜不一定合父子俩的胃口,但安东尼理解这是妈妈们的心意与爱,他选择接受。
在书中可以感受到,恐怖袭击完全打碎了安东尼的生活,当生活变成碎片,再去拼凑,是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极度空白、到渐渐回过神,再到挑起照顾孩子的担子,他的情绪始终非常克制。他在得知噩耗后没力气多说话,然而他依然要完成很多必须去完成的事,与警察见面,与海莲娜见最后一面,以及为她举行葬礼等等。他不愿意接受社会上的安慰,他也不愿意看到人们欲言又止的安慰眼神,但是他理解人们的心意,并且最终愿意接受下来。他说自己也很想有懦弱的权利、愤怒的权利、无能为力的权利、疲倦的权利、害怕的权利、不愿意的权利……但他没有使用这些权利,他确实戴上了面具,只在关上家门之后才崩溃。
他直面孤独,“选择与孤独同处”。在恐怖袭击发生后一年的时间里,他唯一留在网络上的文字就是那段《你们无法得到我的恨》,唯一发表的作品就是此书,而剩下的日夜,我们或许可以想像,是由哪些东西填充:照顾孩子日常起居、继续工作养活自己和孩子、在渐渐忙起来的日子里,依然在某些瞬间会袭来的排山倒海般的孤独。
这是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生活,这是可以感同身受却未必人人都扛得住的生活。直到书的最后,我们也很难判断安东尼和儿子目前的生活怎样,更无从判断需要多长的时间,他们才能从痛苦里走出来,但是他们一定会认真去生活,会享受人间,这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逝去的亲人。
他们所需的只是时间。
这本书文字并不多,但处处击中人心。人在各种大小劫难之后,怎样把破碎的生活一点点拼好?安东尼说,不会去恨恐怖分子,但会用“幸福和自由”羞辱他们。是的,在伤害自己的人面前,站直、活好,是最挺拔的姿势。
(编辑:阴怀德)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