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医养“联姻” 牵引新一轮养老改革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戴晶磊

2016-11-15 17:40


"十三五"期间,本市将通过鼓励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等方式,打通"医养割裂"壁垒,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丁阿婆入住延吉养老院六年了,因为多发性脑梗,年近90岁的老人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以往每个月,家人都要送老人去二级医院更换导尿管:转运、挂号、排队,一路舟车劳顿。而自从丁阿婆签约了社区家庭医生后,这些繁琐的工序只需在养老院的家庭病床上,就可以轻松搞定。


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吴秀清是丁阿婆的主管医生,据她介绍,签约了家庭医生后,一般上午预约下午就可以把导尿管换了,病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预防了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家属也免去了来来往往的折腾。

去年底,延吉养老院与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住养老人只需签约家庭医生"1+1+1"协议,也就是同时与一家社区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以及一家三级医院同时签约后,就可以享受家庭病床、预约挂号、绿色转诊等优惠服务。


目前,在上海市延吉养老院,已经有三分之一的老人签订了家庭病床。院长薛雯介绍,“只要有个病情的变化就可以马上联系医生,他都可以在当天赶到,而且为老人进行必要的措施。”

除了发挥社区医院的辐射力,一些有规模的养老院,也在尝试在养老院内开设内设医院。像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就开辟了卫生所,老人一旦发生紧急状况,专业医师就会随叫随到。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共有6名专业医生全权负责700名老人的健康状况。卫生所虽小,却设置了检查室、排药室,药房内,130多种基本的老年常见病药物整齐罗列,老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检查、处方、配药"一条龙"服务,医保结算也已经开通。另外,卫生所还为每位助养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卫生所负责人魏遣介绍,“我们档案上面会记录血压心率血糖,包括老人的饮食起居。根据这些情况会定期做一个整理,根据老人的这些情况会在用药方面做一些调整,包括护理级别方面。”


目前,杨浦52家养老机构中,已有8家设立了医疗机构,今年还将新增5家。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内设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院,杨浦区还在探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养互动"。像同属于杨浦区总工会民星第二敬老院与中原护理院,这样一来,不但实现了"资源互补",也同时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按负责人马明素的话说,“我们养老院的老人需要医疗功能来辐射的话我们把他转到护理院去,护理院老人通过康复护理以后恢复了,那么我们就给他转到我们敬老院这一块。”


然而,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像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的大部分专职医生和民星敬老院的两名派驻医生,大部分已经60岁以上,而且都是退休后返聘而来,在他们手下,每个人分管的床位就达到100多张。为此,杨浦区民政部门表示,未来他们将在吸引专业医护人员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杨浦区民政局局长明依介绍,“接下来我们还想在一些点上进行突破,鼓励更多体制内的一些专业医务人员,能够利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到我们的医疗机构来奉献他们的医疗知识。”


而在全市范围内,近期公布的《上海市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也将通过政策扶持促成更多的"医养联姻",到2020年,实现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覆盖率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率覆盖率双双达到100%。

(编辑:施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