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3″

视频 | 交通银行•《掌上观文》第41期:“粗枝大叶”话作文

掌上观文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9-22 09:37

许多学生家长常常都会有这样一种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语文基础已经很扎实了,但就是写不出优秀的作文呢?背了许多的名篇佳句,做了无数的模拟习题,然而考试的作文成绩却往往差强人意。那么,一篇好的作文究竟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写作文跟金庸小说中的“任督二脉”又有什么关系?拥有什么样的素养才能写出一篇漂亮的作文呢?




本期的《掌上观文》,拥有十六年作文教学经验、担任过十四届作文竞赛评委、深受广大同学喜爱的作文辅导名师李光仁,将从写作文的思路、结构和材料入手,为大家“粗枝大叶”话作文!

 



写作的三大版块:

一. 作文是一种创造

二. 垒起作文金字塔的三大基石

三. 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一. 作文是一种创造


要学习如何写作文,首先需要明确作文的定义。作文是什么?它其实是人的精神产物。人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只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才能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这是写作的关键。一个高尚的灵魂,它发出的震颤才能引发其他灵魂的共鸣。而“写作”这个步骤,则更是引发共鸣所不可缺少的。只有将自己的灵魂坦露,才是获得共鸣的第一步:生命的意义在于表达,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


 

我们需要明确这个理念:作文就是一种创造


 

文章是一个人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 它是你对生活的解读和感悟,是你思想的表述:你的见解、观点;是你情感的流淌;你的体会、感受。所以作文一定是有个性特征的,只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有这样一段话:

“你要明白, 你写的东西里没有一个特点是你身上没有的。如果你很恶毒或者俗气,你是掩饰不了的。如果你喜欢吃饭的时候有个仆役在你椅子后面侍候,这也会反映在你的作品里......你的心灵只要有一点毛病,都瞒不过你写的东西,不管你用什么花招、什么手段、什么办法。”

 


一个人如果本人就品格低劣、浅薄自私的话,再怎么学习写作套路,流行笔法,也只能获得一时的成果,断然不可能一直受到欢迎。


什么样的作文状态才是最佳的呢?


作文的理想状态是:

有思想 有情怀 会思辨 善思考 能表达

具备独立意志和精神。


仔细一看,这些形容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文如其人,正是如此。而想要写出好文章,首先必须从自身入手,锤炼自己的个人素质。李光仁老师总结出了如下六种写作者需要锻炼的能力——





这六种能力,都非常重要,对于写作而言,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则尤为重要,是重中之重。


思维能力:人的智力的核心

想象能力:人在自己的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能力


运用思维能力去理解、思考生活,再用想象能力扩展生活的广度和深度,灵活运用这两种能力,就可以使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思维与想象便是写作者的“任督二脉” 。


看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想知道如何才能打通这“任督二脉”。习武者想要获得突破,需要持续不断的练招;对于写作者,自然也有一条合适的练习道路。


通常一个人可以写作的原材料,都局限于他经历过的事物,来源于直接经验,且受限于社会的规则与个人的身份。如果只能囿于这个小世界,那写作的内容就过于平凡和贫瘠。对于写作者来说,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活用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打破日常生活的壁垒。


另一方面,阅读可以提供无限的间接经验,给予想象坚实的依托,给予思维合理的锻炼。可以说,阅读和生活一样,也是写作之源。阅读是弓,写作是箭,没有阅读的积淀,决无写作的喷发。


 


二. 垒起作文金字塔的三大基石

 

在初步领会了李光仁老师的作文理念之后,我们来聊聊写作者想写好作文所必须的几种基本素养,也就是垒起作文金字塔的三大基石:




1. 思想是作文之根


写作文,需要写作者拥有独立的思想。独立思想是美国学界的最高价值。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真理、真理,LOGO是两本朝上翻开的书,第三本翻开的书覆在那两本书上,意为:读书而不唯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这些信息有分辨能力,将吸收的信息化为自己的武器。阅读是弓,写作是箭。前为积淀,后为喷发,但你射出的箭必须是你的立场和态度。

 

 


作文,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是自己的立场,体现的是自己的思想,没有独立的思想,必然会表现在文章里。

 


2. 文字即作文之本


文字,就是语言。写作者需要能够熟练驾驭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表达思想,构成文章的物质手段。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是我们唯一看得见摸得着且天天使用的中华文化结晶,没有理由不熟练驾驭。

 

 

如何提升我们的语言水平呢?李光仁老师给出了两点建议:


1. 不论多忙,每天都要坚持留出半个小时用于朗读文章。将文章大声朗读出来优于默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这样便可以全方位地提升语言水平并培养语感。


2. 每天留出10分钟,写一篇日记。不需要长篇大论,你可以写得短小精悍,将自己这一天的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某个片段、偶尔的一点遐思、一些感触记录下来,如果写不完,你也可以用一句最精炼的话来概括。这个习惯,不仅能帮助你记录下许多灵感、生活素材,也是提升语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上两种方法,是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好途径。即便我们每天都面对着无数工作和任务,也请不要放弃坚持,毕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每天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培养出宝贵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3. 想象为作文之魂



作文金字塔的第三块基石是想象。


之前李老师提到过,“思维与想象是写作者的任督二脉”。想象力可以帮助写作者突破日常生活的局限,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如果不善于把观念变为形象,用形象进行思考、议论,缺乏创造性的想象,那么,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强的感情和信念,多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也不能使他变为出色的诗人或作家。


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总是一板一眼地遵从生活事实,做完全的事实记录,不敢进行一些合理想象和修饰。在这里,李光仁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以利用类比,利用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细节,或是用一个相似的、虚构的故事,来表达真实的感受或道理。这里必须注意,你的想象要符合常识,能够自圆其说,做到逻辑自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我们来看看李老师带来的实例:



《我的青春摆渡人》



看到这个作文题,大家会怎么入手呢? 90%的同学大约都会从真实存在的人,如父母、老师、好友、自己,或是某个与你发生过一段故事的人入手。而李光仁老师的一位学生却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风。

 

这位同学自小生活在一个有一棵老树的地方。老树陪伴了她的一整个童年。她和伙伴们在树上嬉戏,在树荫下度过炎热的暑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突然有一天,这棵老树消失了,而且失去了所有存在过的证据,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同学遍问亲友,无人留有印象。为了找到这位童年好友的痕迹,她开始努力翻阅志怪故事,慢慢地,她爱上了阅读,又更进一步爱上了写作。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了她青春的友人,烦恼的倾诉者。


有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这棵久违的老树。老树仿佛漂浮在半空,从远方慢慢靠近,直到到了面前,她才发现这棵老树的中部镂空了,已然成为了一艘巨大的船。她不假思索地爬上了船,船掉头向远方驶去。在这艘由老树变成的船上,她丝毫不感到畏惧。大船载着她驶入一条大河,两岸一片青葱,她从这幅景象中读出了两个字:“青春”。这棵大树就是她青春的摆渡人,思想的启蒙者,带领她平安穿过了青春的河流。

 


 

“青春的摆渡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意象。这个意象带领她走进青春,爱上写作。这样的想象可以说是十二分的惊艳。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个实例,理解李老师关于“类比”“想象”的建议。

 


三.  作文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有了“作文是创造”的理念,又具备了写作的三要素,做好了写作文的所有素养准备之后,我们正式开始动笔。作文怎么写?写什么?我们先听李光仁老师说说作文“怎么写”——


我们常用的作文文体形式可以分为记叙文、议论文两大类,在此先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我们可以用记叙文来应对多种作文题型。掌握这一种基础作文体式的写作,就可以为作文应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记叙类文章大体的构架可以分为两块,一为“生活的再现”,也就是你想记录的故事。二为“生活的表现”,将你想通过这个故事表现的中心思想展露出来,提炼给读者看。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前为“具象的内容”,后为“抽象的道理”。只有这两者俱全,才不会让读者误读你的文章,曲解你想表达的意涵。如果只有故事而没有道理,文章就没有意义;如果只有道理而没有故事为依托,文章就流于空洞,两者缺一不可。

 


其次,在写作方法上,我们需要谨记两个概念:面和点。


“面”是文章的背景交代,可以略写;

“点”是整个文章的重心,必须详写。


文章的重心,也就是它的主题或观点,需要在动笔前先行确立,也就是“意在笔先,文在意中”。 你需要挖掘出你的材料、你的故事的内涵,然后再围绕这个“意”来作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是为这个确定了的立意服务的。

 


记叙文讲究煽“情”,而议论文则注重说“理”。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议论文所说的这个“理”必须讲真话、重常识,重点要放在内容上。 讲真话,重常识,是写作者不可或忘的根本。

 


大家看,不论是记叙文的“意”还是议论文的“理”,其实都代表了作文“写什么”,也就是作文的内容。写作方式千变万化,手法千姿百态,最终都要落回内容,方式和手法都是为了内容服务的。



内容为王


作文怎么写都可以,这只是代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作文写什么才是写作人需要关注的。“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因此,作文的选材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什么才是能打动人心的好材料呢?

 


著名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这样说:





要打动读者,我们所写的内容首先要“真”。用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用没有遮掩的现实和思考直击读者的心灵,“真实”可以增加作文的深度。


若要写作的内容留给读者深刻印象,求“真”之外还要求“新”。寻找别人没写过的素材、没写过的角度,开辟写作题材的“蓝海”, 永远是致胜的“不二法门”!

 


根据以往阅读过的大量优秀作文,李光仁老师总结出了20多类能够给人新意、打动人心的作文题材,现在与大家分享其中四种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型:

 


写他人不曾经历的


写他人想不到的


写有思想深度的


写自己刻骨铭心的



请同学们略作回想,回忆自己曾读过的优秀作文,它们的内容是否都必定可以归纳到这四类之一呢?在此,李光仁老师带来一篇范文,与大家一起赏析,体味这篇文章对“真”和“新”的发挥,并判断一下,这篇文章应属于以上四种分类中的哪一种:


 

《生活的味道》全文: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

        小时候我特能吃,尤其爱吃肉。可奶奶是下岗工人,靠卖手工艺品挣钱来撑起艰难的生活,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每次望着饭店门口广告牌上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我的口水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但一想到奶奶,我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一天,我和玩伴们比赛长跑,没跑多久,猛地感到浑身无力,头一晕,眼一黑就倒了下去,等我醒来,已是傍晚,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女子背对着我,她的面前站着满脸焦虑的奶奶。“你这老人家呀一点不懂事,孩子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啊!她是营养不良加上轻度中暑导致的昏迷。”

        奶奶像个犯错的学生,瞪着惶恐的眼睛,不停蠕动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她用粗大的手不断抹去涌出的泪——我熟悉那双手,无数的泥娃娃从这双手中诞生,再一个个摆到街边的地摊上,被无数只手买去。

        从那天起,我的饭桌上有了一小盘红烧肉——真香啊,夹肥夹瘦,嫩嫩的,颤颤的,油而不腻,但它总像是长了腿,不愿在我口腔里多逗留,急急消逝。

        有时,我不得不强行把它拘在那里,感受味蕾给我带来的愉悦。我的脸色渐渐变得红润,可奶奶却更瘦弱了,每天晚饭后都要出门,到深夜才悄悄回家。

        一天,我与小伙伴玩到很晚才返家,在空寂的小道上,昏暗的路灯下,我看到了一个人,弓着背,翻着垃圾桶。许久,那人从垃圾桶中找出一个塑料瓶,放进一个麻布袋中。

        这个背影,没人比我更熟悉——她是我的奶奶!我的喉咙里仿佛卡着一个东西,泪如泉涌。我冲上去,从背后一把搂住奶奶:“我不要吃肉了,我再也不要吃肉了!”

        奶奶的身子颤抖着,她没有转身,只是用两只粗糙的大手不停地抚摸我紧紧抱住她身体的手,嘴里浑浊不清地咕哝着什么。

        之后,红烧肉还是照样有,每天晚餐,它总是顽固地出现在饭桌上,使用各种手段诱惑我,一个再懂事再赌气的孩子,一个视肉如命的孩子怎是它的对手?何况奶奶又给了我一个梯子:“奶奶也吃,和你一起吃!”我高高兴兴地败下阵来。

        每每看到奶奶碗里的红烧肉很快就不见了,我就很心安理得地消灭自己碗里的那些家伙。当然,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或说更好,因为里面有奶奶爱的味道。

        那晚,饭吃一半,邻居王老太叫门,奶奶跑去开门,我一瞥,咦!刚刚夹给奶奶的红烧肉咋就没了呢?不可能吃那么快啊!心生疑窦,用筷子拨拉奶奶的碗,哦!米饭底下静静躺着一块完好无损的红烧肉……

        泪,又一次汨汨而出,咸咸的。我轻轻夹起红烧肉,伴着泪,细细品味——生活的苦涩,慈爱的甜蜜。

        6年后,我坐在餐厅里,面前摆着一大盘红烧肉,动筷,品尝——好吃,但全然没有了童年时的味道,没有了奶奶的味道。

        奶奶去世已经一年多了,是她老人家教会了我,如何去咀嚼生活,体味生活,赢得生活!

 

 



李光仁老师评析:


生活有味道吗?当然。生活的味道是心灵的感受,说不出的味道才是生活的味道,因为我们是这颗星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生物,顶着一颗能产生思想的脑袋。

 


《生活的味道》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写作者刻骨铭心的故事,而且很可能是大多数人没有的经历,这样独特的经历也促使写作者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味……这样的故事,就是李光仁老师希望同学们能领会学习加以搜寻的优秀写作材料。就像烹饪,有了这样的优质素材为基底,即便是清水炖煮,不加修饰,也能呈上一道好菜。


本期《掌上观文》,我们跟随作文名师李光仁老师学习了作文是什么,怎么写,写什么。名为“粗枝大叶”,其实条理齐备,重点清晰。同学们还能回忆起三大版块的标题和内容吗?温故而知新,学习了新知识后,可不要忘了时时回顾,加深印象,进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啊!


《掌上观文》也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语文名师的公益网课,做大家语文学习之路上的好伙伴!


相关精彩回顾:

《掌上观文》第15期:每个孩子都能写好作文

《掌上观文》第18期:写出“让导师转身”的竞赛作文





(编辑:张栀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