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视频 | 市民捐赠,让博物馆更博物

新闻透视

看看新闻Knews见习记者 邢晓宇

2018-09-19 17:05

上周,市民董大勇将他珍藏了十多年的九件生物标本,包括鹰、驼鹿角、盘羊角、狗头鱼等等,他郑重地交给了自然博物馆收藏,他说,这是为了给他的这些宝贝们找到能更好保护他们的人。



在这九件标本中,最亮眼的就是这张全长一米九的完整狼皮,几乎找不出瑕疵,通俗地讲,就是一只完整的"狼皮筒子"。董先生说,当年刚读完《狼图腾》的他在俄罗斯闲逛,对这张皮一见倾心。因此当时就想也没想就买了,抱着它就想象它在活着的时候在森林中的样子,想那些小说的情节。


多年来,他把旅居各国的收获在家里打造出了一面标本墙,然而潮湿的天气,却对标本不太友好。像前不久,这只小松鼠就被虫蛀彻底毁坏,让董先生心痛不已。而这件事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尽快要为剩下的标本找到更合适的主人。



董先生感叹道:“我想我买它干什么呢,买回来又毁掉。我当时就想,我是不是应该找更专业的人保护他,同时这些东西在国内不太容易看得到,我想让更多人去了解它,只有了解它才会去保护它。


随后,董先生联系了多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是最快给出肯定答复的一个。于是,前几天,董先生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小心翼翼地交到馆方手中。



接到捐物后,标本师首先评估物品的真实性、科学性和研究展示价值,随后,就开始为入库做准备。


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制作师张汤铭向我们介绍了标本入库的整个过程:“首先是要进冷库,进行零下38度,连续72小时的消毒灭菌以及消灭虫卵的处理。处理结束之后我们会拿出来交由专业的库房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门类进行分类,登记入册。入馆后如果遇到合适的展览需求,我们就会把这些展品拿出来,用于公众展示,也会把捐赠人董先生的铭牌放在上面。”


相较于拥有800万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和拥有2000万件藏品的巴西国家博物馆等世界一流博物馆相比,拥有29万多件藏品的上海自博馆只能算是小弟弟。不过近三年来,通过和国内外博物馆互换有无以及接受捐赠等方式,自博馆又新添了近万件藏品。像今年8月25日,市民张勃就捐出了自己在西双版纳发现的陨石和陨石坑,此前一天,市民刘静则通过基金会募集捐出了大型拼图作品《野生世界》。越来越多有捐赠意向的市民找到馆方,公民与博物馆的纽带,在一次次的互动中越系越紧。



在采访中,有市民也表示自己家中如果有藏品,也会选择到了某一个阶段,捐出来让大家看。


也许有人会觉得,想要找到一件能被博物馆收藏的标本应该很不容易,而馆方介绍,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更关键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比如就曾有科研人员在上海的公园里发现了新型昆虫,随后该昆虫标本也成为了自然博物馆的馆藏。"开门办馆"一直是上海自博馆努力的方向,"有公民科学家,才有一流博物馆",这也让看似高深的科学,能更接地气。



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云飞说:“许多馆在这个城市,本身就跟公民融为一体,其实它的藏品是为了教育研究 就是为了了解我们身边的自然。一般科学家制定标准,进行培训,所有的公民按照这个标准都可以参加科学研究,在这里面 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教育,科学传播。这方面工作我们也在做,我们也会开门让大家了解博物馆,了解科学。


业内专家介绍,在全球各地,民间收藏家向博物馆捐赠藏品是常事。而博物馆也会根据自己的收藏定位,对捐赠品有一定的筛选标准,比如自然博物馆对标本的收藏,就要求标本必须真实非伪造,同时要具备研究、展示或教育的价值。


(看看新闻Knews见习记者:邢晓宇 编辑:曾小真)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