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送出全球第一面锦旗 为什么要送给这家单位???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张英
2018-01-03 19:45:44
今天下午,星巴克前往上海市食药监局送锦旗,这是星巴克全球历史上第一次送锦旗给有关政府部门。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的同时,也让星巴克等外资企业,看到了在中国萌芽,再往全球复制、推广的希望。
“ 这次星巴克咖啡工坊能落户上海、落地静安,我们非常感谢食药监局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食药监局勇于创新、严谨执法的精神,我们非常非常感谢。”一连多个非常感谢,道出了星巴克的心声。
一个月前,星巴克海外首家臻选咖啡烘焙工坊正式在上海对外开放,这是一种集合了烘焙加工、体验、品鉴服务、零售和餐饮等各类业态的全新商业模式,一度因为没有审批先例可循,让政府各审批和监管部门犯了愁。一年多来,上海各级政府,突破特事特办的框框,通过制度创新,不仅让星巴克拿到了中国第一张开放式生产工厂准生证,也形成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经验。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准民表示:“我们作为政府监管部门,应该要站在店小二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掌柜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星巴克方面表示,因为是一家美国企业,是一家守规矩的外资企业,唯有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上海模式成功后,引发全球关注,目前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国内多个城市正在积极申报新的烘焙工坊,星巴克方面将进行评估后予以复制、推广。星巴克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崔复秋告诉记者:“不光是对星巴克,对整个业态都是一个巨大的帮助,对食品行业的创新,不光是在全国有创新示范作用,在全世界也有创新示范作用。”
新闻链接:星巴克烘焙工坊登陆上海的背后
2017年12月6日,星巴克海外首家臻选咖啡烘焙工坊正式开放。
早上7点,全球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工厂,在兴业太古汇正式开门营业,很快,现场就蜿蜒排起了长队。
走进店铺,就像是进了个开放式的生产工厂,咖啡烘焙、生产、包装、煮制的全过程,都能尽收眼底。来自全球各地的咖啡豆,被倒进生豆站后,经过长达数百米的管道进入烘焙炉,完成烘焙冷却后,再进入巨型铜罐。工作人员称其为“咖啡豆的交响乐”。星巴克烘焙工坊高级生产制造运营经理王卓告诉记者:“咖啡豆可以通过我们的“交响乐”管道,传送到我们吧台的储物罐里面进行磨粉和冲调。”
不过,这样一种融合了生产加工、展示、咖啡餐饮等多种业态,简单说就是食品工厂开在商店里的模式,对于行业准入来说却没有先例可循。一年多前,星巴克刚来接洽这个项目时,一度愁煞了各审批和监管部门。
静安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政回忆到:“它是一个开放式的生产方式,而我们法规的规定是要全封闭的生产状态,以前中国也从来没有过。所以刚听说他们要来办这个项目,我们一度很犯愁,感觉行不通。”
然而上海并不因为没有现成审批公式可套,就对新行业说不。大家一致决定要摸出一条新路来。于是,全中国最权威的专家,都被邀请到上海,一遍又一遍开协调会,找寻可能的推进出路,希望项目能在合法合规,同时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落地。
对接小组还自掏腰包,去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烘焙工坊和当地监管部门实地考察。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准民是小组成员之一,他和美国FDA聊完,感慨颇深:“FDA告诉我们的一些理念,首先他们认为咖啡烘焙这个业态,相对来说食品安全风险比较低,其次他们觉得像星巴克这种公司,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的落实尤为重要。”
张准民回来后,立刻向市级领导汇报,同时牵头更多的专家,研究细则。在随后一年多的沟通中,烘焙工坊的工艺流程也根据国内食品生产要求,进行了调整。比如在冷却盘上方加装了一个巨大的透明防护罩,防止灰尘、异物的落入。
与此同时,上海也抓紧制定针对这一新业态的地方标准。在经过一系列技术研究、风险评估和专家论证后,今年10月,《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落地,让类似业态在上海的审批和事后监管都有了法律依据。
其实,不止星巴克烘焙工坊,经济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各种没有审批先例的新业态。比如无人榨汁机、无人面馆、无人咖啡机等自助设备。而上海相关部门也一直在抓紧制定相应标准,鼓励创新的同时,也要给新业态再加一把“安全锁”。“为了更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在制度创新、监管手段措施创新方面,我们都要多为企业主体考虑,这些制度要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有利于消费者、有利于老百姓。”张准民表示。
如今,星巴克烘焙工坊拿到了中国第一张开放式生产工厂准生证。上海出台的地方标准,不仅为后续相关企业合规经营 提供了借鉴,更为后续监管提供了依据。突破特事特办的框框,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经验,这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 编辑:沈姝艳)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