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海美院建筑系未来要设计可以阅读的建筑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王琳琳

2018-06-13 21:47

2018年6月9日,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秋冬春夏,行路致远——建筑系年度教学回顾展暨学科发展与本科教学研讨会”在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大厅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国内10所著名理工科建筑学院和3所具有艺术学科背景的建筑学院的主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共议建筑学科发展趋势,共商上海美术学院建筑学科未来发展之路。


展览现场


回顾展陈列了一学年89门课程,37位老师,351位在校学生和往届毕业生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浓缩在设计长卷上。众多专家在现场参观了历届学生提供的优秀作品,共同探讨了建筑对于上海、中国乃至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

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创建于1987年,其前身为上海大学建工学院建筑学专业,于2000年院系调整并入美术学院,开创了国内美术院校办建筑系之先河。建筑学科如何与艺术学科相融合、在良好的人文艺术学科的平台上发挥自身的特色?这是院内建筑系所有人的思考,也是此次论坛主要的探讨问题。

“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是凝固造型的艺术,虽然无声,但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精神体现,上海作为近现代美术的发源地,自然是国内外建筑中最璀璨的明珠。所以我们对于学生的作品要求是既能包含海派文化,又要体现江南文化,还需展现当代国际都市的文化底蕴。”研讨会上,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表示,美院体系下的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和环境设计等学科,在提升当代中国居民生活品质、营造美好生活环境方面更具优势。

冯远表示,近年来学院建筑系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同样面临挑战,尤其面对国际和国内的竞争上,如何把竞争变成一种联盟的合力,把建筑专业在行业内做大做好。对于建筑系的发展和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紧密围绕建设上海“设计之都”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他希望未来美院学生的设计,能够真正做到“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研讨会上诸位专家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对于建筑学与海派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景,同时结合当下的大学生们,如何在平时的创新作品中,体现出不一样的海派理念和思潮。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在论坛上表示,美院建筑系需利用好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平台,走出一条独特的路径,利用好美院优势资源,在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美院浙江永康市芝英一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设计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文一教授则对建筑系专业的办学规范、上海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学办学特色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并指出建筑系需好好利用美院吴淞院区的建设,发挥自身的作用。


26平方公里宝武钢铁工业遗存


如今,上海美术学院吴淞新校区和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的建设,为美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建筑系提供了重要机遇。上海吴淞国际艺术城依托宝钢工业遗存的丰厚资源,以艺术教育作为核心动力,将现当代工业记忆、国际都市生活有机融合,为城市更新、艺术教育、企业转型发展打造的“院城融合”的新范式。


专家实地考察宝钢工业遗存现场


艺术和人文的滋养是美院建筑系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美院建筑系主任刘勇表示,必须充分利用美院建筑系的这种优势。据刘勇介绍,在“地方重塑”的理念指导下,美院建筑系已与公共艺术有了很好的结合,并与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在社区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开始了深度合作。

“中国目前的建筑发展非常活跃,不光是中国的设计师有能施展他们才能的空间,也给了更多的国际大牌的设计师到中国来实现他们理想的机会。”冯远表示,城市建设、城市精神、城市的形象直接关乎建筑艺术。“我们努力培养年轻人,在中国这个有厚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当代中国建筑,是永久的命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编辑:朱永斌)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