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9″

视频 | 诗书画| 清代大学者为这本书 每年在家开"轰趴"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19-05-28 18:43

说起宋代最有才气的人物,观众朋友们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苏东坡。苏东坡作为一代文豪,在文学、艺术领域都有着不凡的成就,深受后人的喜爱。清代大学者就十分喜爱苏轼,曾将自己的斋名改为“宝苏斋”,号改为“苏斋”,而翁方纲“宝苏斋”中所宝藏的,就是那部著名的宋淮东仓司刻本《注东坡先生诗》。



《注东坡先生诗》,俗称《施顾注苏诗》,是南宋施元之、施宿父子及顾禧合注的一本苏轼诗集。苏轼的诗歌,一向被世人喜爱,因此在宋代,就有很多人对他的诗歌进行诠释、注解。宋人注本除了《施顾注苏诗》以外,比较著名的还有《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等,但这些注本注解多有疏漏之处,而且都是单纯的分类集注,并没有对诗歌的创作时代编年,实际对作者的创作的背景、时代都没有深入地考究。鉴于这种情况,施元之在顾禧的帮助下,又重新对苏轼的诗歌进行注释,并加以编年。之后,他的儿子施宿,又继承家学,通过所搜集的有关苏轼的历史材料,又进行了不少补充。终于在嘉定六年,刻成这部《注东坡先生诗》。这部书刻成不久后,施宿便去世了。这时,他又被政敌弹劾,导致了《注东坡先生诗》印本不多,流传不广。直到五十年后的景定三年,一个叫郑羽的人得到了《注东坡先生诗》的印板,修补其中已经受损的模糊之处,重新印行,这就是景定补刻版本的《注东坡先生诗》。



那么《注东坡先生诗》成书的具体经过又如何?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嘉定六年的《注东坡先生诗》流传到明、清两代,已经十分稀有,只有一个残缺的版本流传,在明代先后由无锡的桂坡馆与常熟毛晋的汲古阁收藏。清初则落入了学者、诗人宋荦之手。宋荦对这个版本十分重视,聘请当时著名学者邵长蘅对残缺的卷帙进行补充,并把这个补充的版本重新刊刻了出来。邵氏补充的地方讹误很多,又对原本的面貌肆意改动,当时学者就多有不满。乾隆间,这部宋本就归当时的大诗人翁方纲所有了。翁方纲得到这部书后,如获至宝,十分喜爱,除了将他的书斋命名为“宝苏斋”外,还在每年阴历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那天,邀请当时有名的学者在宝苏斋中鉴赏这部善本,并让他们就这部书与东坡生日为主题当场赋诗。后来,竟然在文人中形成了一种为苏轼过生日的习俗,称为“寿苏会”。



后来,这部书又经吴荣光、潘仕成等人递藏,直至清末被湘潭袁思亮购得,但竟然一不小心惨遭火劫,导致各卷内容和题跋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残损,有点像蔡邕的那把被烧焦了琴尾的“焦尾琴”,因此世人便称它为“焦尾本”。最后,“焦尾本”落户台湾,只剩十九卷。



上海图书馆也藏有一部残缺的宋本《注东坡先生诗》,则是刚才提到的景定三年郑羽补修的版本。这部补修本原来藏在怡亲王府,同治十年,归翁同龢所有。2000年4月,上海图书馆从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手中购得一批翁家藏书,其中就有这部《注东坡先生诗》。这部书虽然不是原刻,但存三十二卷,但书品完好,触手如新。这部书原来就是由南宋书法家傅穉(zhì)手写上版的,傅穉善欧体书,因此书籍的字体出入《醴泉铭》、《化度寺》两碑,秀美之极。郑羽补刻的地方,也极为漂亮。该书书品宽大,版式疏朗,雕印俱精,在宋版书中也可以称得上精品,对古书版本感兴趣的人,倘若没有见过这本书,那才叫真正的遗憾。

(来源:《诗书画》项目组 编辑:范燕菲)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