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上外同传大赛:国际首创以中文为接力语种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周云

2019-07-02 13:59

在各种大型国际会议中,同传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存在。由上外高级翻译学院举办的多语种接力同传赛今天进入决赛,这场大赛在国际上首创以中文为接力语种,联动英、法、西、阿等8个语种,不仅涵盖联合国全部六种官方语言,还涉及一带一路小语种翻译,吸引了国内外43所院校的学生参与。



今天晋级决赛的选手,是经过全球同步线上初赛,遴选而出的,共有112名。其中中英的最多,32名,中阿的最少,才6名。比赛采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通行的多语种接力同传模式,并开创性地以中文为接力同传的中继语,尝试从翻译的角度建构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上外高翻学院院长李正仁介绍:“今年列入比赛的8个语种,所有的语种全部传成中文以后,再往外传,通行的国际贯例是传成英文再传成其它语种,这是一种首创。而这也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比如在中国主办大型国际会议的时候,我们不可能用英文、法文或其它语种作为接力语,我们必须用中文来做。因此,以中文为接力语种无论是提高我们国家的话语权,国际地位,还是中文语言的地位都非常非常重要。”



来自苏丹的一位选手中文名叫周瑜,学习中文已有8年,他是一位中文和阿拉伯语同传,学习着世界上几乎是最难掌握的两门语言,这位选手付出了很多努力。他目前在上外读研究生,即将毕业,未来打算留在中国。 他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越来越强,所以有很多领域有合作,也会有很多项目的开展,需要我们这样的翻译去工作。中文虽然难学,但学好之后,工作却很容易找。”


远道而来的艾因夏姆斯大学选手安德鲁和海美黛第一次来到上海,海美黛说:“人们说上海是中国的‘纽约’,我曾经去过美国的纽约,那么现在我也想来上海看一看。” 安德鲁则告诉我们,他学习口译已经三年了,希望能在比赛中和各国的优秀译员切磋,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也期待自己通过语言的交流与传递为中埃两国建立亲密友谊作出贡献。



同传是即时地将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需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很多参赛选手,每天都要进行长达五、六个小时,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听力、口语训练。除此之外,选手们还需要拥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深度了解。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是目前非常稀缺的人才。 来自上外的高莉,学的是阿拉伯语。这个专业第一届才招收2名学生,到高莉这一届是第三届,招了8位。从前两届来看,大家的就业都还挺好的,有考入外交部的,也有进入大型国企做翻译的。



据悉,伴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世界上正在掀起一股学习中文的热潮,有志于当一名中文翻译的外国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上每年都会新增100多名非常专业的中文翻译,中国也不断在增加小语种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级口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表示,本届多语种接力同传赛的举办是上外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助力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多语共存的和谐社会的举措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比赛搭建沟通的平台,与海内外各高校相互切磋,共同交流,互相学习,一同推进高水平专业口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为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尽一份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云 实习编辑:顾霖昀)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