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独家视频|新生:母婴阻断让艾滋妈妈重燃希望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臻 邓全伦 刘水
2017-12-01 14:55:46
喧嚣被夜幕搅散,这个边远小城开始慢慢沉淀下来。王彤(化名)坐在自家明亮的客厅里,臂弯里肉嘟嘟的儿子正大口大口吸吮奶瓶里的牛奶,8岁的大娃在一旁安静地写着作业。
“孩子就是我生活的动力。”王彤眼神中忽闪过一缕光,她是一位艾滋妈妈,自从9年前被确诊为HIV阳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平常人。”
得益于国家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的全面实施,她先后成功产下一双健康的孩子。现在,她满怀期望地看着他们成长,并像其他母亲一样享受着这个幸福的过程。
她只是众多艾滋病病毒感染女性中的一位,她的幸福背后是我国朝着终结母婴艾滋病传播道路上所取得的惊人战绩。“母婴阻断技术非常成熟,成功率达98%以上。” 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说,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艾滋妈妈将病毒传染给宝宝的比例则高达1/3。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之一。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调研,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中,90%以上是由母婴传播获得。母婴阻断技术,可有效防止艾滋病的二代传播。所谓“母婴阻断”,就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降低病毒载量、生产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出生后以人工喂养取代母乳喂养,从而阻断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给孩子。
来自我国官方的报告数据,在过去的十年中,由艾滋病阳性女性所生婴儿的感染率急剧下降,超过了80%。国家卫计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5.7%。
一
站在我们面前的王彤,中等身材,披肩长发,一双大眼睛。当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艾滋妈妈的时候,她是为数不多的愿意接受我们采访的年轻母亲。
她是2008年被发现感染,当时她怀着大娃已6个月。一天,丈夫突然对她说,自己患有艾滋病,一直瞒着没告诉她。这简直是晴天霹雳。王彤的泪水一下子涌出来,这种传说中的病怎么会发生在丈夫身上呢?自己感染了吗?
“我去检查的时候,自己特别害怕,都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反正等结果的那几天心情都是很崩溃的。拿结果的那天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的,当时一听到这个结果,整个人倒在地上去了。”王彤清楚地记得,医生把她单独叫到一个房间,告知她检测结果为“HIV阳性”,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艾滋病”,“当时我大脑顿时一片空白,全身无力,根本不相信这个事实。”
“真的绝望了,”王彤当时对艾滋病并不了解,认为这是绝症,活不了几个月了。更让她担心的是,自己肚子里的孩子也会是感染者。曾经,孩子是她每天的期盼。
好在专家和医生告诉她:由于她的病情较轻,病毒没有发作,可以通过母婴阻断避免孩子感染。艾滋感染者通过母婴阻断技术可以生下健康宝宝,如果她们按时服药,住院分娩并且坚持人工喂养,宝宝健康的概率高达98%以上。
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说,母婴阻断技术已相当成熟,我国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进,北京佑安医院是首批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定点医院,17年来,近500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在这里顺利生产,无一例新生儿感染。
早服药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半数以上的母婴感染发生在临产、生产环节,怀孕早期的感染率较小。及时服药阻断,可将病毒的活跃度控制在最低程度,病人的CD4(注:CD4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也可维持在较高的稳定水平。如果产妇坚持按时服用阻断药物,临产前如果在血液里检测不到病毒,甚至可以顺产。
于是,王彤就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吃了几个月的阻断药,“是孩子让我挺了过来。” 为了避免感染,她在医生建议下采用剖腹产的方式产。小生命的第一声啼哭,融化了堆在她心头的阴霾。产房里,她看见宝宝踢腾着小腿,拼命地哭。喜悦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生产的过程很顺利,医护人员包裹得严严实实,麻醉剂让她没有一丝疼痛。
但心一直悬着。她至今都记得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做HIV检查时自己焦虑的心情,“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每天都觉得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身上,每天烦躁不安。虽然医生说很安全,但心里总是担心,特别想知道结果,随时会打电话问医生结果出来没有。”
过了一岁半的窗口期后,孩子最终被确认HIV阴性,王彤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感觉生活重新张开了翅膀。让她高兴的是,现在孩子已经8岁,上小学二年级,非常健康,学习不错。王彤本人也一直依靠药物控制体内的艾滋病毒,生活和健康人无异。
二
2016年,王彤再次怀孕,这次明显少了担忧,“怀孕之后挺有信心的,怀孕2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咨询医院,坚持按时服用阻断药物。”
今年1月,王彤生下儿子。小家伙已经十个月大了,活泼好动,和妈妈一样有一双大眼睛,非常可爱。出生和三个月时的检测都显示,他很健康。
11月20日,天蒙蒙亮,王彤夫妇就起床忙活,煮饭、侍弄孩子。现在的王彤始终坚信,只要好好活着,就一定有希望。“两个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未来,更是一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多赚些钱,看着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培养他们长大成人,好好上学、多学知识。”
这一天,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于芳(化名)夫妇也起了一个大早。他们赶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这是于芳的第9次产检,她肚子里的宝宝已经32周,预产期将在明年一月。
于芳也是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她是在2012年被确诊的,“刚开始的心态就是得了这个病只能活个两年,就该吃吃喝喝玩玩吧。”
艾滋病无法治愈,让外界对感染者群体抱有恐惧,她不敢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家人和朋友。她把自己完全包裹、封闭起来,直到3年后,她加入一个病友群,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赵辉(化名),他同样是一名感染者。
因为一次医疗事故,赵辉在输血时意外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度过了最开始的绝望和恐惧之后,赵辉通过网络结识了很多病友,慢慢了解到,艾滋病可以通过服药控制病毒量,而基本不具有传染性,并且感染者也可以生育健康的孩子。
“当初只是觉得能活几年就照顾父母几年就行了,感觉人生挺灰暗的,人这辈子就完了。”赵辉说,母婴阻断能让艾滋病人生育,意味着血脉可以得到延续,就重新点燃了我们生活的希望。
于芳和赵辉结婚,第二个月就怀孕了。虽然已经在感染者社区和病友群里听说过很多艾滋家庭成功生育宝宝的消息,但轮到他们自己身上,紧张仍然不可避免。
不管走到哪里,于芳现在都会随身携带药盒。四种药每12个小时吃一次,将体内的病毒数量控制在最低,以减少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
这次孕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一切显示正常。于芳心情不错,拉着丈夫的手撒娇:“老公,等一会儿去吃顿好的吧。”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在整个孕期和生育、喂养阶段,于芳都需要跟医生紧密配合,每次去检查医生都要求她加强营养。
三
如果没有婚姻和怀上孩子,于芳无法设想自己什么时候能走出现实的深渊。这位头戴蓝色毛线帽、身穿黑色羽绒服的“邻家女孩”,爱说爱笑,透着幽默、乐观。
还有两个月,宝宝就要出生了。她在母婴用品店选购了一些婴儿用品,买了好几罐奶粉,为下一步人工喂养做着准备。她告诉我们,这次争取顺产,因为她和丈夫还打算要个二胎。
于芳平时喜欢通过网络关注国际国内有关艾滋病治疗技术的动态。2016年,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比重为5.7%,力争2020年彻底切断这一传播途径,实现儿童“零艾滋”。于芳知道,艾滋病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宝宝如果不及时抗病毒治疗,大约有半数活不到两岁,得到治疗长大的感染孩子也需要面对可能的社会歧视。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同样健康的起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1年把当时刚刚兴起并小有成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策略介绍到中国,并协助中国把这一策略逐步推广到31个省区市,2011年起又在西部流行最严重的三个省区的三个重点市县开展了早检测和三联药物治疗的试点。
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4亿元,为全国所有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同时免费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孙丽君向我们介绍说:“母婴阻断技术很成熟,药物在全国各地、边远山区都能拿免费得到。以前是几个固定是示范区示范县,现在是全国铺开,培训已延伸到了乡村。”
白桦,是全国最大艾滋病感染者互助平台——“白桦林全国联盟”的创立者。他说,这个平台上总共有200多位志愿者,覆盖全国2万多名艾滋病感染者,他们依靠微信群、QQ群等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互助,“正是母婴阻断技术的成熟,让这些感染者家庭看到了希望。”
“艾滋病家庭通过母婴阻断能生育孩子,这事我们也是铺垫了很多年,”白桦说,最初几年就有女性感染者通过医院生出了健康的孩子,她们经常在群里晒她们的宝宝,这就像楷模一样,让更多的女性艾滋病人觉得,天哪,你能生,为什么我不能生?所以生育的逐渐越来越多了。
有了养育第一个孩子的经验,王彤育儿显得熟稔、利落。她如今还是病友群的志愿者,凭借自身的经历,为更多需要母婴阻断的感染者提供咨询服务。她愿意讲出自己的故事,只是为了更多像她这样的人能知道,她们也可以生健康宝宝。
当然,她也有所顾虑:“别人听了我的故事,会不会让人觉得这是在鼓励艾滋病人生育?”在现实社会,一直有人怀疑,艾滋病人生下的孩子是否真的能确保不被传染;更有人进而指责,艾滋病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即便孩子是健康的,其也会因为成长环境的异样而难以获得幸福。
一位艾滋妈妈送给医生的画
这些怀疑和指责的背后,是或明或潜的社会歧视。很多人知识不更新,以为艾滋妈妈不能生健康宝宝,所以放弃生育。其实,现在真正面临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社会的理解和宽容。当然,医学技术的完善与继续发展,有助于增进社会对这个群体的理解与宽容。
“我至今不敢向大的那个孩子提艾滋病这个词。我最怕孩子受到歧视。尽全力想营造一个温暖、明亮的世界,我知道这会很难的。”王彤说这话时,眼睛望向窗外。晴空如洗,冬阳高照。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臻 邓全伦 刘水 编辑:余寒静)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Knews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暂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