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3″

视频 | 美日荷达成神秘协议 “硅幕”真能阻挡中国?

子午观潮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2023-01-30 22:01:32

美国联合盟友对华实施芯片围堵又有新动向。


多家美国媒体1月28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荷兰和日本三国的国家安全事务官员27日在白宫结束了高级别谈判,就限制对华出口部分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协议,将把美国于2022年10月采取的一些出口管制措施扩大到荷兰阿斯麦、日本东京电子和尼康等公司。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内,三国将进一步敲定最终的法律安排。


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坚决反对。1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指出,这种做法损人不利己,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企图堵别人的路,最终只会堵死自己的路。”



三国三缄其口 协议缘何“神秘”?


“这是一份神秘的协议。”《纽约时报》28日报道称,因为其敏感性,三国没有公开宣布该协议,细节也尚不清楚。日本内阁经济大臣西村康稔以外交事务为由,拒绝透露三国协商的具体内容。荷兰首相吕特27日在其每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政府内阁不太乐意披露与美日就新出口限制进行谈判的结果,“这些会谈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我们对此什么也没说”。


经常高调宣扬“围堵中国”的白宫这次也异乎寻常地低调,仅表示三国讨论了“极其重要的课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用“重磅炸弹”来形容这份协议,他表示,美国、荷兰都是把“自由市场至上”挂在嘴边的国家,但现在却在用政治规则扭曲市场规律,而此举必然会引发中国的反弹和市场的动荡,最终情势是否会失控,三国也没有把握,“正是因为政治和技术上的双重敏感性,让三国不敢轻易发声。”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明昊进一步分析道,三国政府三缄其口,说明在相关细节上还存在分歧,尤其是日本和荷兰,对协议的部分内容可能还有疑虑和不满。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针对向中国出口的芯片相关产品实施了有史以来最广泛的措施,此后,拜登政府与荷兰、日本频繁接触,希望两国能和美方协调立场。1月中旬,拜登与日本和荷兰的领导人相继举行会谈,直接对两国政府提出要求,限制本国制造商向中国出口最尖端的芯片制造设备。


面对拜登的当面游说,荷兰首相吕特当时并未松口。荷兰政府官员也多次表示不会追随美国,1月15日,负责审批阿斯麦公司出口许可证的荷兰外贸与发展合作大臣施赖纳马赫尔重申,荷兰不会草率接受美国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技术实施的新限制,这也让外界对三国的谈判前景一度表示怀疑。


然而,荷兰最终还是屈服于美方的压力,对此赵明昊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身为欧盟和北约成员国,荷兰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尤其在安全方面对美有极强的依赖性,而在该事件中最受关注的荷兰光刻机生产企业阿斯麦公司,其技术、设备、零部件等也有不少从美国进口,这也成为荷兰最终妥协的关键因素。


而在分析美国的心态时,赵明昊指出,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更强有力的打压是拜登政府的既定政策,但鉴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中美高层近期互动也有所升温,拜登需要在2024年大选到来之前,维持中美关系的基本稳定,“因此,拜登政府可能采取少说多做的策略,在继续对华施压的同时,姿态上保持低调”,赵明昊说道。



“靴子”落地还要多久?


达成初步协议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细节有待协调和落实。《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目前实施对外出口管制的依据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经济产业省将根据协议的具体内容,着手研究包括修改法律法规在内的应对措施。


阿斯麦公司也在28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在协议生效之前,必须详细说明并完成立法,“这需要时间”。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艾米丽·本森认为,该协议能否实施的其中一个障碍,是日本和荷兰政府面临着是否拥有像美国那样发布出口限制的合法权力,以及关于限制哪些技术的广泛讨论,日本和荷兰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修改其法律法规,三国的限制措施“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相互呼应”。



赵明昊对这一观点表示赞同,他指出,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已经比较成熟,而日本和荷兰在体制、机制、法规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如果三方想在出口限制上进一步协调配合,日本和荷兰需要在技术和规则层面作出调整和补缺,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还要摆平来自国内的压力。


此外,三国企业与中国市场联系紧密。荷兰《电讯报》报道称,中国大陆市场占阿斯麦去年营收的15%,少了中国买家,虽然短期内对阿斯麦影响不大,但长期而言仍会流失潜力巨大的市场。


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1年度,对华销售额占日本半导体设备出口额的三成左右,其中,东京电子2021财年(截至2022年3月)的约2万亿日元合并销售额中,对中国的销售额占26%。


美国同样讨不着便宜。美国泛林集团作为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正由于美对华滥用出口管制政策而面临大规模裁员来缩减公司成本的处境。



赵明昊表示,尽管三国政府在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议题上存在共识,但他们同样担心,如果这种多边出口限制措施推行下去,可能会使自己国家的企业被其他竞争对手取而代之,同时,也倒逼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发上做更大的投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样会让西方得不偿失。


“加入对华技术‘冷战’阵营,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美国能给盟友多大的补偿,还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三国各怀心思,合作与博弈心态并存,这份协议能否有效推进并最终落地,仍充满不确定性。”赵明昊说道。


精心打造“硅幕” 能否阻挡中国脚步?


由于协议细节尚未披露,外界也都在关心究竟哪些设备将受到影响。


根据此前的分析,荷兰很有可能在限制阿斯麦向中国出口极紫外线光刻机(EUV)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禁售范围扩大到上一代技术深紫外线光刻机(DUV)的出口。日本则可能会限制对华出口包括光刻胶在内的制造光刻机的重要原材料。



光刻机在芯片制造中扮演关键角色,其中,极紫外线光刻机主要用于7纳米以下先进芯片制造工艺,阿斯麦是唯一供应商。早在2018年,在美国政府的游说下,荷兰政府禁止阿斯麦对华出口极紫外线光刻机,此后,中国产业界寄希望于部分较先进的深紫外线光刻机产品,通过工艺改良实现14纳米甚至更先进的制程,而阿斯麦和日本尼康是此类光刻机全球唯二的供应商。


因此,此次三国达成的协议,被比利时荷兰语媒体《晨报》形容为在全球半导体领域降下的“硅幕”,将有机会阻挡中国。


但知己知彼的阿斯麦CEO温宁克显然不认同这种观点,几天前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最终会促使中国在高端芯片制造设备领域研发出自己的技术。


阿斯麦CEO温宁克


对此,中国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认为,相关措施不能说对中国完全没有影响,但是想借此彻底改变世界芯片产业的格局,或者击垮中国的芯片产业,这不符合事实,“对于美国主导的对华‘芯片围堵’,我们早有准备,中国能把光刻机做出来,我对此从不怀疑。”


赵明昊进一步表示,中国在加快研发脚步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同荷兰、日本、包括其他欧洲国家的高技术企业,甚至美国企业进行合作的努力,“从经济和利益角度出发,我们还有继续做工作的空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宋懿)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