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视频 | 5年两万张,我在京剧院修照片

SMG摄界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杨光

2021-08-12 19:12

虞凯伊是上海京剧院艺术档案室的一名资料员。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修复了近两万张老照片和一百多部演出视频。在他日复一日的伏案坚持下,那些曾经见证过京剧辉煌的珍贵底片和历史影像,走到了无数年轻人的面前。 大学专业是国际政治的虞凯伊是如何与京剧结缘的呢?



原来,虞凯伊的父亲是京剧老生,退到幕后后负责上京演出的策划、安排工作。于是,小小年纪的虞凯伊就经常跟着父亲到剧团看演出。从童年起,他就对这门艺术产生了独特的兴趣。他说,京剧是一门神奇的艺术,不深入了解时浅尝辄止,不过看个热闹,然而一旦钻进去就会发现里面的学问太深了,穷极一生也研究不完。



本科毕业后,虞凯伊就进了上京艺术档案室,整天与故纸堆打交道。当时上京恰好经历了一次仓库搬迁,很多尘封的资料、老照片、录像重见天日。虞凯伊感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会让老照片上的人影图像逐渐黯淡斑驳,拍照的人带着亲历的历史记忆也终将逝去,因此资料修复与整理的工作刻不容缓。于是他决定通过电子化手段来保存它们。



伏案修图是一份十分劳神耗时的工作,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修照片的过程又极需耐心,取照片不能留下指纹、清洗照片要用矿物质含量少的纯净水、装照片的底片袋需要避光避潮……修复之处也很有讲究:岁月的痕迹要自然保留,凸显年代感;若有污渍斑点,则需小心去除,总体要保证画面的干净清晰。 另外,把已经修复好的照片、视频转化成电子文件以后,最困难的就是去考证信息,经常要辗转多处信源,才能核实到一张照片的准确信息。



周信芳先生是京剧大师,“麒派”创始人,也是上海京剧院的老院长。这两年,虞凯伊经手了大概有三四千张周信芳先生的老照片。为了核实照片信息,他或是去翻看老先生的传记、文论、日记,或是一遍遍登门拜访相关的亲历者,或是和收藏家交换信息……考证的过程,一开始是为戏,后来总会回归到人。



在不停地研究中,虞凯伊还了解到这样一段故事:在“九一八”当天,周信芳先生看到新闻报道,愤怒地拍案而起,决意不能再为了卖票去演出娱乐大众的曲子,而要通过唱戏去传达力量,号召大家的抗日热情。于是他立马就开始演《明末遗恨》、《文天祥》,告诉大家——“亡国的人,就没有自由了”。 京剧之所以“名贵”,因为它是一门口传心授的艺术。虞凯伊将自己的工作称之为“与时间在赛跑”。这些年,这位“90后”也一直在与时间赛跑着,是为了热爱,更是为了艺术的传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光 实习编辑:倪璇)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