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0″

视频 | 同心启航丨荣辱与共春又来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综合

2022-12-19 13:19:22

致公党上海组织创建于1980年代,而中国致公党则是历史很悠久的民主党派。1925年10月,中国致公党成立于美国旧金山,再过3年,到2025年,致公党成立100周年了。致公党党员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致公党的宗旨是“致力为公、侨海报国”,今天我们来寻访致公党老前辈董寅初先生,和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交流和对话,从而了解、感悟致公党的几代仁人志士情系祖国、为国效力的初心和使命。



上海奉贤滨海古园内有一处致公党传统教育基地,这就是董寅初先生的塑像,这里开设了董寅初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我们来到这里寻访他的人生足迹。董寅初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侨领和民主人士,他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后来董寅初先生下南洋、赴印度尼西亚创办报纸,并担任印尼华侨团体领导人。1947年他回到上海办企业,开工厂,实业救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寅初先生没有“雁南飞”,去海外定居,而是留在国内,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说这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承诺。作为一位著名侨领,董寅初先生深深扎根于祖国的土地上,这有助于海外侨胞增加对新中国的好感度和向心力。



作为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致公党多数党员是归侨、侨眷和有海外关系,这是致公党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初期,致公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建立致公党地方组织。1980年,时任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董寅初先生加入致公党,负责创办致公党上海组织,他积极地发展和吸收致公党党员。


1980年12月4日,致公党上海支部委员会成立,当时只有11名党员。 1984年3月致公党上海市委成立,已有204名党员,董寅初担任致公党上海市委第一届主任委员。


1981年5月,致公党党员贺得哉、周容夫妇将徐汇区宝庆路3号花园洋房的家族房产无偿地提供给致公党上海组织作为办公场所,长达三年多时间。这座花园洋房见证了董寅初先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领导致公党上海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他倡导、鼓励致公党党员“致力为公、建功立业”。


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改革开放中的上海面向海外“招商引资”,以归侨、侨眷为主的致公党党员群体有着充沛的海外关系,他们广泛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广交朋友,牵线搭桥,为上海的发展和振兴尽心尽力。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美籍华人、著名学者林同炎先生从1980年起就提出开发浦东的构想,他被称为浦东开发的先驱。而林先生是致公党上海市委重点海外联系对象,董寅初先生为林先生“牵线搭桥”,林先生关于开发浦东的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每一稿都通过致公党上海市委转交给上海市政府。董寅初先生多次和林同炎先生商讨关于如何开发浦东,完善了林先生的构想和方案。如今的浦东大地,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东上海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触景生情,深切缅怀林同炎先生、董寅初先生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改革开放初期,在董寅初先生的领导下,致公党上海组织积极地参政议政,开展海外联谊活动,并在科技医疗咨询、社会办学、支边支教和扶贫帮困方面做出了贡献。董寅初先生具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

1980年代,董寅初先生有感于改革开放和统战事业开创大好局面而欣然命笔写诗:“肝胆相照暖胸怀,荣辱与共春又来,白发童颜竞献策,振兴中华喜颜开”。诗言志,这首诗表达了一位爱国民主人士、民主党派领导人的志向和抱负。董寅初先生拥护共产党领导,团结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致力为公,至诚报国,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中共中央对于董寅初先生评价是,他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理想追求和崇高风范。”

改革开放为致公党的“侨海报国”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平台,广大致公党党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尽心尽力、开拓进取,为国内的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做出贡献。我们缅怀和致敬董寅初先生,更是要传承和弘扬他老人家和致公党前辈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和情怀。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致公党党员要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为更加开放的中国、为民族复兴伟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