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视频 | 视频|质量中国:创新中的质量坚守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丁桃

2017-09-13 21:47

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今天起,东方新闻推出四集系列报道《质量中国》。今天的第一集,聚焦质量与创新。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积极承接国家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以质量提档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产大飞机和北斗导航,看看那里的质量故事。



在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三鸟联试"平台上,C919飞机试验正如火如荼进行。这个由铁鸟、电鸟、铜鸟组成的"三鸟"联合测试,是对C919飞行状态下的真实模拟,从而验证和调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个系统是否运转正常。尽管首飞取得了成功,但距离大飞机的下一个重要节点,即将转场阎良的飞行测试,时间上已经越来越紧迫。这些天,科研人员反复测试新增功能,为月底C919"大考"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中国商飞上飞院航电综合试验室试验主管许光磊:“首飞之后基本上有数以百计的场景叠加上去。会考虑到所有安全性分析里涉及到的,所有故障和正常的场景来进行测试。是逐步逼近取证试飞这样一个构型。”



C919的先行性能之一,是大量采用了更轻更环保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但也为防冰除冰带来难题:传统的热气防冰温度高达220度,是复合材料无法承受的,如何在确保防冰性能的情况下把工作温度降低?一支被称为"破冰小组"的科研团队,着手攻克新一代"电防冰"技术。


中国商飞上飞院环控部防冰系统室主任李志茂:“(我们)用金属喷涂的方式来制造这层加热膜,我们在制造过程中,可以维持它的温度低于50度,在工作过程中 ,我们可以维持它的温度低于120度,就在这么低的温度下,依然可以保证它的性能。可以讲是我们为今后的民用飞机储备的一项新的技术。”


用反复试验杜绝隐患,以不断创新提升品质。从2008年研制之初起,中国商飞对标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标准AS9100,建立起了覆盖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客户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里是正在总装中的C919102架机。从外表看,它的大部段已经完成了对接,而走到里面则是别有一番洞天。在我身后的机舱里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管线,它们是刚刚完成了全机的通电试验,而我身旁的工程师正在给它加载系统。整架大飞机就是由这样数百万个零部件和数十个复杂系统构成的。每个零部件都要经过精密测量,而每个系统都要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只有置身其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样一个超级系统要确保它能够万无一失地运转自如,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


今年5月,成立的中国商用飞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就是承接这项艰巨任务的"全科医生",全国甚至全球供应商提供的部件,在进入总装前都要来这里复检。无论是飞机起落架上的刹车系统,还是导航通讯系统,各部件"大脑"一连上测试台,一项项性能数据便一览无余。然而成立之初,供应商们并不买账,因为产品的"接口协议"五花八门,他们认为统一测量难度极大,但几个月后,各供应商的态度纷纷起了变化。


中国商飞质量适航安全部高级主管程胜:“供应商他本身也看到了我们搞成品件测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不需要他们把一个成品件返修到自己国家,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他们在中国设立产品支持(服务)中心的成本。”



如同大飞机从无到有,设计制造试验的各项标准也经历了从少到多的逐步积累。从开始的200多份,到目前拥有数以千计的研制标准,C919项目实现了从"标准制造"向"制造标准"的跨越式转变。


中国商飞C919项目总质量师徐建强:“你一定要制定自己的标准,而且我们通过这些标准,在国际上才能有话语权。按照现在这些主流飞机制造厂家的话,应该要达到几万份,所以我们朝这个方向在努力。这就像给我们大飞机研制奠定了质量控制的一个基石和保障。”



这间略显神秘的暗室里,六面布满着尖劈,是专门为北斗导航终端测试的场所。暗室深邃,对无线电磁波的吸收效率可达到1万倍。以往做同类测试,卫星导航企业要拿着成品跑北京下广州,一次测试费少则4、5万,多则8、9万。而这座国家级卫星导航专业检测平台在上海的建成,涵盖了最全的检测项目,不仅极大地解决企业的检测需求,而且降低了创新研发的成本。


普适导航生产质量部经理张家明:“这样的话,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比如到模块级别的这个信号参数,就可以拿过来测,在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直接在模块级别,甚至更小的芯片级别,就开始整改,就不用到成品这个阶段再去整改。”



以天线模块的测试为例,在这座纯净可靠的环境里,其测试精度是北斗产品性能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卫星导航质检中心里,还有一套精度更高的守时系统,甚至达到了数千万年仅差1秒。斥资亿元打造,作为一个科学检测的公共平台,质检中心既为北斗产品严控质量,也为整个产业创新提供着技术支撑。


 国家卫星导航与定位服务产品质检中心质量负责人桑昱:“我们(天线暗室)的这个1毫米的测量的精度等级,可以保证企业今后的研发,对于更高端的更高等级的研发过程中,能够起到一个技术的支撑,和最终的质量把控的作用。”


业内预计,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到2020年,北斗卫星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国内卫星导航产业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系统将拉动2400亿到3200亿元的投资。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大力扶持一批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坚守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大飞机和北斗导航,这也是所有中国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中共同面临的挑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马兴发:“要进一步集聚好资源,集聚好我们的创新人才,围绕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搭建好我们的创新平台,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和重视质量的氛围,让我们的经济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期待有一天,大飞机和北斗导航,像国家高铁一样,成为国家的名片。”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丁桃 编辑:王珏)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