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专家:海洋资源“可燃冰”开采 应先完善预防性研究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17-06-08 14:58

随着近期我国首次在海域试采可燃冰成功,相当于千亿吨石油的“可燃冰时代”,被认为或将对推动能源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8日),在上海海洋论坛上,专家表示,包括可燃冰在内的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要缓一缓。
  


据介绍,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为压缩程度高,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每立方米的可燃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1.43倍,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洁环保。
由于目前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超过60%,可燃冰的试采成功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了解,可燃冰一般埋藏在海底500米的地方,可燃冰的封存是靠零度以下的低温结成冰而封存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我们常规的油气田一样在油气层的上面有厚厚的盖层,能把油和气封住而不外溢。可燃冰上面没有任何盖层,只要温度升高了,冰融化了,水合物中的甲烷气就会从海底各处溢出来。    
   
专家表示,可燃冰的开采难度极大,规模化开采需要顾及的问题太多,否则引发的不仅仅失败,而是灾难。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崔维成说,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稍微缓一点,对于这个领域研究透一点再来做开发,稳妥一点,不要太急吼吼。一旦出来事故以后,比如说可燃冰开采过程中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有什么应急救援手段,类似这样救援手段救援措施都需要相当的投入,都需要研究,他希望最近的五年、十年还是以研究认知海洋为主。
   
崔维成建议,上海可以凭借先进的涉海领域的科研力量,加入到配套的海洋事故应对的研究中。目前,需要做的是对可燃冰开采可能诱发的气候、地质及生物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应对方案。

研究表明,可燃冰像页岩油气一样是大面积连续分布在海底之下的。可以理解,随着人类的开采活动,可燃冰开采层及周围的温度一定会上升。当温度高于冰的熔点时,可燃冰就是真正的水合物了,其中的绝大部分甲烷气体就不会顺着我们常规采油的管道往外流,它可以不受限制的四处溢出。如果出现大面积海底甲烷气溢出,就会是生态灾难。
   
目前,全球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制定了试采计划。日本于2013年和今年在同一海域进行了两次试采,均因出砂问题失败。国外有研究者担心,可燃冰的开采可能使潜伏在海洋底部的甲烷爆炸。
   
按照当前我国使用量粗略估算,可燃冰可供我国使用一百年以上。可以想见,可燃冰开发道路依旧漫长,特别是进入商业性开发,或许还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编辑:超慧)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