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交叉点|“伊斯兰国”穷途末路 各方势力“下山摘桃”

环球交叉点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邹琪

2017-07-01 16:49

随着伊拉克摩苏尔被收复、叙利亚拉卡等地战事的日益推进,留给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时间不多了。在一次俄罗斯空袭中,“伊斯兰国”多名重要头目被炸死,其中可能包括最高首领巴格达迪。

摩苏尔市的努里清真寺,有着800余年的历史。3年前,“伊斯兰国”在此处宣布“建国”,如今却被其亲手炸毁。


穷途末路的“伊斯兰国”即将上演“末日圣战”的疯狂,另一方面,各方势力都想从叙利亚乱局中“分一杯羹”,究竟谁能在战后利益分配中占得先机?

“世界最危险的恐怖分子” 究竟是生是死?

作为“世界最危险的恐怖分子”“全球头号通缉犯”,巴格达迪是美国及其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联盟”的头号目标,他多次“被死亡”但从未得到证实。


美国官方长期以来把巴格达迪看作打击“伊斯兰国”行动的头号目标,为抓捕巴格达迪,美国悬赏2500万美元寻找他的下落。

然而这名生于伊拉克,据称获得过伊斯兰学博士学位的恐怖分子行事神秘。自2014年“伊斯兰国”“建国”后,最高领袖巴格达迪一直故布疑云,保持神秘。他极少公开露面,只是发布过几段录音和视频。

俄罗斯国防部称,“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极有可能已经在俄军的空袭中身亡。

俄罗斯舆论对巴格达迪可能被俄军炸死的消息兴奋不已,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炸死巴格达迪等于摧毁了IS的一面旗帜,将重创该组织的士气。

“伊斯兰国”指挥系统 为何难以摧毁?

假如巴格达迪已经身亡,那么被摧毁的也只是“一面旗帜”,不等于摧毁了“伊斯兰国”的指挥系统。

“伊斯兰国”的组织结构不同于正规势力,它并非是垂直领导体系,而是网状结构,最高领袖很大程度上是精神象征,而不是军队的直接指挥官。

伊斯兰国的指挥系统是各个战区自己自我指挥,其骨干力量是中层战地指挥官。

“伊斯兰国”的指挥系统呈扁平化、网状化结构,实际上联军开始对拉卡形成合围的时候,这些中层指挥官就已经从拉卡地区撤出来了,向代尔祖尔地区开始逃窜。



困兽犹斗 “伊斯兰国”如何夹缝求存?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经历了接连败退的“伊斯兰国”,如今正在大本营拉卡做最后的困兽之斗。

极端组织胁迫平民参加战斗,利用地形和防御工事负隅顽抗,固然是造成推进困难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各方势力在剿灭“伊斯兰国”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算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和战后安排明朗之前,单凭任何一方,只怕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伊斯兰国”从宣布成立算起,天上受到大国的轮番轰炸,地上又被各种武装势力围剿,之所以能够久剿不灭,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各方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越是到了消灭“伊斯兰国”的最后时刻,各方的矛盾冲突也相继浮出水面。


库尔德人想着的是有自己的地盘,土耳其人却不愿意看到库尔德人为围剿IS过程中做大;叙利亚政府军想着的是打击反对派武装,美国却不愿意看到巴沙尔政权再扩大优势。

围绕拉卡展开的斗争,浮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水下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打击“伊斯兰国”本身,而是大国博弈的焦点。

“伊斯兰国”被消灭后 谁能左右叙利亚局势?

战后领土边界尚未清晰,利益分配安排尚不明朗,匆匆消灭“伊斯兰国”未必是好事。

土地在“伊斯兰国”手里的时候,各方武装力量虽说不上同仇敌忾,但至少是名义上的友军。

一旦“伊斯兰国”灭了,而领土归属问题不解决,友军就变成了敌军,谈判说不清的边界线问题,最后还得靠子弹打出来。

领土归属问题不仅仅是国家利益之争,还牵扯复杂的历史、民族、教派因素。

巴沙尔·阿萨德


现在仍然由“伊斯兰国”控制的地区,是逊尼派阿拉伯人的传统领地,要是由伊拉克南部的什叶派的兵,或者阿富汗中部的哈扎拉什叶派的兵占领,只怕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打击“伊斯兰国”是叙利亚斗争的由头,却不是斗争的全部。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反对巴沙尔政权,导致了叙利亚内战的发生,为“伊斯兰国”的壮大提供了机会。如今中东乱局,也不会因为“伊斯兰国”被消灭而结束。

在国际上,中东局势不由当地人决定 仍取决于背后大国博弈。

在表面上维护叙利亚统一的前提下,将呈“三国鼎立”之势,即一个国家框架下的三个实体:一个是巴沙尔政权,再一个就是库尔德武装,还有西方支持的逊尼派的反对派,他们三家最后共同决定叙利亚未来的政治解决的进程。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邹琪 实习编辑:祝闻豪)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