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重现“沙逊拱廊”

时讯

看懂上海

2017-11-17 16:19

1928年,来自印度孟买的犹太裔富豪沙逊爵士,不但替外滩带来了第一座Art Deco(艺术装饰风格)的摩登建筑,开启往后十年浮夸的建筑风气,也为上海带来一间顶级的“拱廊购物街”。不过,后者却往往为大众忽略。



拱廊购物街(Shopping Arcade)的概念,源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用钢铁与玻璃天棚将街道室内化,带来崭新的游逛式城市购物体验——某程度来说,拱廊购物街可视为现在购物中心的雏形。不过,后来,百货公司成为大众消费娱乐的新殿堂,在二十世纪初期,欧洲的拱廊已是明日黄花。


英国伯灵顿拱廊街


上海受到欧陆影响,也有许多以“Arcade”命名的建筑,但却不一定是拱廊购物街。上海早期著名的游乐中心张园,主建筑便命名为Arcadia(安恺地),是集吃玩与娱乐于一体的多用途建筑,但从外貌来看,似乎不像拱廊购物街。


旧上海名园——张园


1920年代张园拆除,在临近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口,也有一座“Arcadia”,中文已见“安恺地商场”之名,从现存照片来看则确实是室内的购物商店街,面貌与今天的购物商场已无甚分别。


“安恺地商场”似乎短命,1930年代后又改建为八层高的公寓,《色·戒》中提到的平安戏院就位于此。当时公寓底层通往戏院售票处的甬道,也闢出了室内小街,两旁有著名的飞达咖啡馆等商店橱窗,似乎仍保留拱廊购物街的气氛。


《色戒》中提到的平安戏院,前身为安恺地商场,有点类似今日的品牌购物中心,1932年再改建为平安电影院。


外滩南京路、四川路口,也曾有一间中央商场(Central Arcade),南、北两座建筑在室内设置玻璃天棚覆盖的室内长街,两旁均是店面,形式最接近欧洲的拱廊购物街,可说是上海版的伯灵顿拱廊(Burlington Arcade)或皮卡地里拱廊(Picardilly)。商场主要针对外滩办公区客户,在40年代有钱庄、外币兑换、男士服装、淤草、书局等,著名的吉美饭店(Jimmy‘s Kitchen)、德大饭店(Cosmopolitan Cafe)、Mars Cafe均位于此,已是集吃喝玩乐衣装于一体的商业设施。


上世纪90年代中央商场南京东路四川中路入口


四十年代上海大概由于发展饱和,商业用地取得不易,市内商业闹区曾大量出现以商场为名的商业设施,如静安寺路的百乐商场、静安商场、大华商场;霞飞路的霞飞市场等……这类商场形式不一,共通处在场内闢出众多店面分租商户,由商场负责管理与广宣。其中如百乐商场是类似伦敦柯芬园的露天市场,汇集上百家商店,甚至还有电影院,但并无拱廊。又如跑马场对面国际饭店旁的金国商场,则类似中央商场在通道上覆盖玻璃屋顶,又有一些拱廊的味道。


现和平饭店


饭店的底层长廊是以八角中庭为核心的三纵一横廊道为格局


“沙逊拱廊”是由三条室内小街组成,分别从沙逊大厦的外滩、南京路、仁记路(今滇池路)进入,交会在中部八角型的彩绘玻璃天井大堂。当时的广告形容这里,“集伦敦庞德街(Bond Street)与伯灵顿拱廊(Berlinton Arcade)于一身”。


入驻的店家均为一时之选,有代理劳力士等高级钟表的“安康洋行”、专卖高级饰品的“华懋艺术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R.A.S)的家庭电器展示间、白俄人开设的顶级女装店“Garnett”、“晋宝斋”古玩地毯公司等;再加上沙逊大厦东侧的荷兰银行、华比银行营业处,以及中国航空公司售票处,针对的全是旧上海金字塔顶端的客户。


沙逊拱廊内的华懋艺术商店(Yellow Latern Shop),是当时贩售珠宝、艺品、高级衣料的名店,颇类似今日东京银座的和光百货店。


这样的商场格局与今日习见的饭店购物廊已无甚分别,事实上,如张爱玲在《小团圆》中所写到香港浅水湾酒店,也曾有T字型玻璃盖顶的室内小街,似乎也是这种拱廊的形式。


沙逊大厦旧照


1930年代的沙逊大厦底层,沿街可见商场的入口。左边的兴华公司乃是近百年来德国莱卡相机的大中华代理商,目前仍在中港台代理该产品。


沙逊大厦是当日最高级的场所,一般上海市民大概很少接触,连带使沙逊拱廊也没有多少人知道。1949年之后,沙逊大厦改为和平饭店,原来的商场被改装,八角型大厅也被封顶弃置,此后这座豪华的沙逊拱廊更淹灭于历史。


2006年和平饭店重新整修,引进外资Fairmont集团管理,首要任务便是恢复大厦曾有的辉煌。2010年,随著饭店的重新开幕,修复后的沙逊拱廊也再度呈现在世人面前,尽管沙逊家族早已离沪逾半世纪,而上海也再不是当日的上海了。


和平饭店内部廊道


八角大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