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高福:大家没看明白,混淆了论文与临床诊断

时讯

第一财经记者 马晓华

2020-01-31 13:4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论文,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CDC)推到了风口浪尖。

原因在于,这篇论文称,研究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此外,1月1日~1月11日,共有7位医务人员感染。但此时,公众对此一无所知。

科学家是该先发表论文还是该先进行防控?争议的焦点由此而来。1月31日一早,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是上述论文的共同作者。

“这是一篇回顾性分析!12月中旬还不知道是什么病,病原不清,都是调查四百多例流行病学的推论!Onset的日子都是推测,这个大家没有看明白!把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混在一起。”高福对第一财经表示。

高福也表示,回顾性调查的工作正是CDC的职责之一,找到元凶,回顾性调查,指导未来防控。“我们的防控一直没有停,一个月来大家都没有觉睡。”

这是回顾性分析

美国时间1月29日发表的这篇论文,由中国疾控中心领衔,包括了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学等十几个单位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研究的通讯作者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和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杨波。共同作者也包括了高福。

在这篇论文中,调查小组分析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报告的实验室确诊的425名病例情况。分析显示,前425名确诊患者中,中位年龄为59岁,男性为56%。到2020年1月1日之前发病的大多数病例(55%)与华南海产品批发市场有关,而随后的病例为8.6%。平均潜伏期为5.2天,潜伏期分布情况的第95百分位数为12.5天。在早期阶段,该流行病的病例规模每7.4天增加一倍,由一人传染到另外一人的平均间隔时间为7.5天,基本再生数(R0)估计为2.2。

根据这些信息,论文称,有证据表明,自2019年12月中以来,密切接触者之间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



这篇论文由于披露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多信息,引发了普遍质疑。

1月3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题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的说明》的文章,文章表示,论文是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论文撰写前已向社会公布。论文中提及的15名医务人员感染病例,分别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于1月20日晚、武汉市卫健委于1月21日凌晨向社会公布。

论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的观点,是基于425例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做出的回顾性推论。

文章也表示,及时在学术刊物发表调查结果,有助于国内外专业同行及时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评估和研判疫情,改进防控策略。

不过,这篇文章并未回应,中国疾控中心是在什么时候得出“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触者中发生了人际传播”这一判断的。

对于传染性流行病学来讲,回顾性研究确实极为重要,没有回顾性研究就无法更清楚地认识传染病的发病规律,进而制定传染病的防控策略。也因此,在一种传染病爆发以及病例诊断之后,首先会出现的,就是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一位流行病毒学专家也对记者表示,回顾性研究是传染病的基础工作,必须依据已有病例进行,在没有病例的情况,谁也无法观察出这个病毒发展是什么路径。

“其实,425例的数据还不足够展示新病毒的特点,只能说明过去和(425例)当时的状况,未来如何发展,还需要继续观察。”上述流行病毒学专家说。

如中国疾控中心声明,这些病例是之前所发公布确诊病例,研究小组利用这些公开数据,开始了回顾性分析。

回顾性分析如何展开

根据这篇论文,最早的新冠肺炎病例是通过“病因不明的肺炎”监测机制确定的。

为了识别肺炎病例,并努力提高早期发现的敏感性,研究团队制定了量身定制的监测方案,以在2020年1月3日识别出潜在病例。

对于NCIP疑似病例,采用的初步病例定义是基于2003年和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定义6-8。2020年1月18日,在获得关于确诊病例的新信息之后,又更新了用于定义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标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由来自中国疾制中心以及省、市和县CDC的成员构成现场流行病学联合团队,将收到通知启动详细的现场调查,并收集呼吸道标本,之后在位于北京的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集中检测。

而且,中国疾控中心和地方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还对所有疑似和确诊的病例进行了详细的田野调查。他们通过对感染者、亲属、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进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有关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住院日期和临床结局的信息。研究者访谈了每例感染患者及其亲属(如有必要),以确定发病前2周期内的暴露史,包括暴露于任何野生动物(特别是据称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出售的动物)的日期、时间、频率和模式,以及任何相关环境(例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或其他生鲜市场)的暴露史。还收集了与其他类似症状患者接触的信息。在现场调查期间收集的所有流行病学信息(包括暴露史、事件时间线和密切接触者的确定)都与多个来源的信息进行了交叉核对。还调查了患者发病前2周内曾去过的家庭和地方,以评估可能的动物和环境暴露。数据一式两份录入中央数据库,并使用EpiData软件(EpiData Association)进行核对。

经过如此路径,研究团队获得了425名病例的流行病学信息。

基本传染数约为2.2

传染性流行病的回顾性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在于看清楚传染病的规律,只有看清楚了敌人才能做出更好的防控。

除了上述被质疑的内容,这篇论文还透露了什么值得关注的信息?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1月4日之间发病病例的数据,来估算疫情的增长速度。

论文称,限于1月4日之前的数据情况,估计新冠肺炎的基本传染数约为2.2,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患者将感染传播给2.2个其他人。一般而言,只要R0大于1,疫情就会不断加剧,而疾病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将再生数降低至1以下。

就新冠肺炎而言,论文称,控制方面的挑战包括许多轻度感染的明显存在,以及隔离病例和隔离其密切接触者的资源有限。

这篇文章中使用的一张图表上显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过程中,病例数量呈指数增长,但是1月11日之后,病例数出现了下降。不过论文也称,下降下降可能是由于近期发病的病例未得到充分确认,以及病例识别和报告时间的延迟,而非发病率的真正拐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和使用增多,因此1月份的病例数量增长速度应谨慎解读。



总之,研究结果也显示,在早期阶段,病例规模每7.4天增加一倍。平均连续间隔为7.5天。

论文也提醒,接下来的紧急工作包括确定可减少社区内传播的最有效控制措施。同时,随着对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动力学的了解不断增多,目前采用的病例定义可能需要作出修订。应继续监测病例特征,从而发现流行病学变化,例如在较小年龄人群或医务人员中发生的感染增多。未来的研究可以包括流行动力学的预测,以及对家庭内或其他地区人际传播情况开展的研究,此外用于确定亚临床感染发病率的血清学调查也将很有意义。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