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从幼童到小伙 东方医院接力手术为心脏换管道

时讯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霍云 通讯员 樊丽达 李静

2018-06-25 15:36

23岁小伙张亚男要从东方医院出院了,这是18年来他在该院心外科第二次接受心脏手术。    

18年前,5岁安徽小患者亚男在东方医院心外科接受异种带瓣管道手术,时任心外科主任、副院长刘中民亲自主刀,一次性治疗心脏9种先天性畸形并获得成功,这在当时尚属国内心外科重大技术突破。此前,小亚男的妈妈曾带他跑遍多个省市三甲医院,均因各种原因未能手术。



18年来,亚男体内的带瓣血管与他“共荣共生”,当年怯生生的病孩子也已长成身高近180公分的壮小伙。但近一年来,亚男感觉自己的心脏又开始“闹事”:尤其爬楼、跑步、干重活时,就会心慌、气喘,影响生活和工作。临床数据表明,异种人工带瓣血管在不合并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在人体内最长寿命为10年左右,亚男目前的状况已属“超长待机”。收拾好行囊,亚男在妈妈的陪同下,又一次从家乡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外科。


经心超、CTA等多项检查发现,亚男心脏内人工管道瓣膜因老化,已严重钙化变形,钙化使移植管道的瓣膜越变越窄,最窄处仅为3毫米。“他右心系统无法正常射血,由于右心室的阻力增高发生右心功能衰竭,所以他会觉得心脏很不舒服。”当年亚男的主治医生、早已晋升为心外科副主任医师的刘泳解释说。



确定病因后,东方医院心外科决定为亚男实施二次置换带瓣管道手术。而要对结构已经发生改变的心脏再次手术,把“老化”的瓣膜管道精确拆下来再换上新的,又不能对心脏近旁的任何组织造成伤害,难度可想而知,心外科经多次讨论设计了严密的手术方案。


经过半个多月心内、心外科的共同调理,5月下旬,23岁的亚男再次被推上了手术台。一切似乎都未变:18年前的病人、18年前的医生、18年来坚固的医患信任;一切似乎又都变了:小男孩长成了大小伙,青年医生早已被锤炼成心外领域的“老法师”,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只要院长伯伯和刘主任在,我就都不怕!”有了儿时的亲身经历,亚男对自己的手术很乐观。


为将风险降到最低,心外科手术组决定未雨绸缪:先行分离亚男腿部股动静脉,做好股股转流准备。一个经过18年运转的人工瓣膜已与心脏内各个组织“水乳交融”在一起,且钙化得坚硬无比,稍有不慎就会殃及心脏。万一在开胸时不慎伤及主动脉,造成大出血,可立即通过股动静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为患者脏器供血,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二次手术,从第一刀起就必须万分慎重。原本像帐篷一样保护着心脏的心包,因首次手术时已被割开,不能按照一次手术“一刀划”的方式开胸,刘泳医生用摆锯将胸骨一点点锯开,而患者心脏丝毫未损。分离粘连是第二个关卡,要想将心脏、血管、18年前置换的带瓣管道精确解剖分离,又不能触碰到其他组织,医生操作时如同走钢丝,唯一办法就是“慢工细活”,主刀医生刘中民在术前不厌其烦叮嘱团队。



助手刘泳小心翼翼打开胸骨,首先分离粘连心包、主动脉和肺动脉,刘中民则将肺动脉和右室流出道同时切开,用咬骨钳把石头般坚硬的钙化瓣膜从心脏组织内一点点“咬”下来。为防止像碎渣样钙化组织掉落在心脏内,医生们反复检查、冲洗胸腔内部,以保证没有任何异物滞留。历时8个多小时,经过肺动脉瓣口补片修补,扩大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等步骤,新的静脉带瓣管道再次成功植入到亚男体内,手术过程未伤及任何组织及血管,亚男恢复了正常心跳,被转运至心脏监护室。


正常情况下,这个新的带瓣管道可在亚男心脏内正常工作10多年左右,这意味着当他33岁时,需要再次通过心外手术更换带瓣血管。然而,临床医生们并不完全认可记者的判断:“随着新技术、新耗材以及干细胞等生物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未来十年,医疗行业或许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摆脱依靠置换人工带瓣管道来维持心脏运转的生活状况”,刘中民对亚男的后续治疗充满信心。


医患同心的“生命接力”仍将继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霍云 通讯员:樊丽达、李静 实习编辑:王文頔)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暂无列表

APP 内打开
打开看看新闻参与讨论